前言

郑庄公究竟有多厉害,深得毛主席称赞。五个国家的军队兵临城下,尚能面不改色,自己国都被包围,尚能谈笑风生。

国都被包围,回去的路上,不费一兵一卒,攻打下一座城池。

在历史记载上,郑庄公酷似曹操,也被誉为春秋第一任小霸主,是齐桓公的前辈。

他创出了郑国古代十大政法之一,也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击退了五国联军。还创造出管仲“尊王攘夷”的前身,创造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前身。

他是不为人所知的春秋霸主。连周天子都十分畏惧他,甚至还有了千古奇谈,郑庄公跟周天子互换质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一位春秋霸主,却一直并不被儒家学子所承认,从未被列入春秋五霸的行列。有人据此推断,他之所以并不被儒家学者所认可。

是因为几次打败孔子的六世祖,孔子的六世祖,是他的是五下败将。

曾多次击败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曾在国都被包围的路上,夺下戴城,并让手下冲大喊“多赖三位将军气力,寡君已夺下戴城,多多致谢。”

他曾有过类似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夺下城池的智谋,他气孔子的六世祖,如同诸葛亮气周瑜。

他有着不亚于曹操的奸雄志向,却比曹操更有情商,不仅有着奸雄之志,所有人却都感叹他是一个至上好人。

他曾雍正皇帝杀年羹尧的法子,除掉自己的兄弟,他麾下的将军也有类似曹操手下将领争相争夺旗子的时刻。

关于此人,延伸了无数成语,比如他的儿子是齐大非偶的主人公,而郑庄公此人也是黄泉见母的主人公。

郑庄公手下两位重量级臣子。例如公孙子都也曾是暗箭伤人的主人公,也曾是诗经中“不见子都”的主人公,是春秋十大美男。

郑庄公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为何连毛主席都赞叹此人很厉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王朝公主

郑庄公又名寤生。

周幽王为了褒姒烽火戏诸侯,当时捍卫在周幽王身边,保护周幽王突出重围的忠臣便是郑庄公的祖父。

此人为护周幽王身亡,自此郑国也越发的受到周朝器重。

周平王东迁洛,郑庄公的父亲又有过捍卫之功,为嘉奖他的德行,所以周王便将公主嫁给了他。

周朝公主嫁到郑国后,整事无事生非,是一位较为斤斤计较的女性,她生郑庄公时出现了难产情形,所以并不喜欢这个儿子,称其为寤生。

后又生了一个儿子,便是公叔段,这孩子面如冠玉,唇若抹朱,所以深得周朝公主的喜爱。甚至达到了溺爱的程度。

周朝公主多次请求郑庄公的父亲,让他废掉寤生,立自己的小儿子。

郑庄公的父亲不允,周朝的公主却不愿善罢甘休,后郑庄公继位,周朝公主提出让郑庄公将制邑分给自己的儿子。

周朝公主将此处分给自己的小儿子,便是做了谋朝篡位的打算。

郑庄公回到“此地是先君所命,不允许将此地分给别人。”

周朝公主不甘心,便用请求分封京城,郑庄公只能唯母亲之命是从。

可在与小儿子告别时,周朝公主哭着说“你的兄长对你图谋不轨,你到了封地以后一定要早日为谋反做打算,若看你当了国君之位,为娘死也瞑目了。”

接下来便是众所熟知的郑庄公克段于鄢的故事。

郑庄公克段

在郑庄公将地分封给公叔段后,手下谋臣都反对,其中公子吕便提出“主公应该早做打算。人臣无将,则主君必诛。如今共叔段内有太后之宠,外有京城之固。又有篡位之心。”

郑庄公说“段恶未著,安可加诛?”

臣子说“先君的土地不容分割,若他得京城,我们郑国,便有了两位国君,不得不早做打算。”

郑庄公又笑着说“共叔段是我母亲的的爱子,就算失了地也不愿失了母亲之爱。”

公子吕才上前说“臣忧虑的并不是失地,而是失国。人心惶惶,国内百姓全部观望,都怀有二心,就算主公您能容下公叔段,那来日公叔段能容下您吗?”

郑庄公淡笑言曰“寡人决心已定,爱卿不必再劝。”

他的心里早有城府。段恶未著,安可加诛,杀他名不正言不顺。

想要除掉他,便需要姑息养奸,养成段之恶。

这便能神不知鬼不觉,同时也能为自己留得圣名。

郑庄公在与臣子的合议之下假装外出,在得知此消息后,周朝公主大喜,感叹“我的小儿子有福了。”便给小儿子共叔段寄去了书信。

飞鸽早已被郑庄公手下捉住,呈送给郑庄公,郑庄公看到后脸色没有分毫变化,将信重新加固,让人继续给共叔段送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郑庄公对母亲的称呼却发生了变化,之前称呼为母后,如今却直接称呼为姜氏。

后郑庄公除掉了共叔段,郑庄公见到母亲的第一句话便是“不及黄泉勿相见”。

郑国内有一个臣子,此人叫颍考叔。素有才气,郑庄公十分器重他,曾请他吃烤羊肉,还亲自将烤羊腿切下来给他。

颍考叔却不吃,反而将油腻腻的烤羊腿儿放入袖中,郑庄公问道“何故如此?”

颍考叔回答说“家境贫困,每日取野味以悦其口,未尝享此厚味。如今我想到母亲未曾吃过这种美味,便给母亲带回去。”

郑庄公感叹说“你有母亲,难道我是无母之人?”

颍考叔说“母可以不母,子却不可以不子。公子此事做的有失计较。”

听完颍考叔的话后,郑庄公便掘地见母,这便有了黄泉见母一事,郑庄公曾亲自扶母亲上马车,母子传闻传遍各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郑庄公此举也是为了政治影响,为了在诸侯国内表现自己的仁义道德,表现自己重视人伦。

公叔段之子逃亡卫国,公子吕谏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要斩草除根。”

郑庄公却笑着说“此不出我所料,陈国是小国,与其攻打他,倒不如修一封书信去跟他讲明道理,相信它也会“理解”的。”

郑庄公写了一封十分富有仁义的书信。

写到“家门不幸,实在有愧于邻国。曾赐给兄弟京城之土,非寡人之不友,实在是公叔段之不恭,寡人念先人世守为重,不得不除掉他。

如今我母溺爱公叔段,现已被我迎入国度奉养。如今也有逆子逃亡你国,愿国君不上唇齿之意,释放回国,也全我之心。”

郑庄公此信说的十分富有情商,也十分富有官场哲学,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到了共叔段身上,并给了陈国一个选择的机会,陈国收到信后果然放出了公叔段的逆子。

忍辱负重

郑庄公是一位忍辱负重的人。曾担任周王朝的卿士,可郑庄公多日未前往周王朝任职,周王便对此有了疑虑。

他要虢公忌父担任此职位,虢公忌父不敢答应“郑庄公不来,必定是国内有事故,我若应下,郑庄公必定怨恨臣。”

郑庄公虽远在郑国,可是朝中有人好做事,他早已在周王朝留下了很多戏作,所以一有风吹草动,他必然清楚。

在得知此事后,立马星夜赶往周朝。一见周王就跪地说“小人实在不才,愿还卿士之位,让别选良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言便是以退为进。周王听后连忙扶起郑庄公“何出此言?你于我而言,便是如鱼得水。”

郑庄公却说“国中有逆弟之变,旷延日久,不复国政,闻国王有意将国政交给虢公忌父,如今我愿退位让贤。我不及虢公忌父万分之一,怎敢居尸位,获罪于王。”

接着郑庄公又说“朝政是周王朝一家之政,国君亲自操之。我才不堪此,理当避让。”

周王因不敢得罪郑庄公,郑国在郑庄公的经营下,政治清明,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上也有了复兴的迹象。

所以并便提出让郑周交质,郑庄公却故意说“如此天下人岂不会以为臣子要挟周王,哪有周王反而将质子,留在臣子国中的道理,罪该万死。”

周王忙解释说“并非如此,实在是郑国国风清明,我让太子去观赏郑国国风。”

自此郑周交质,国君臣子之分乱,在历史上郑庄公也是第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王朝的太子死在郑国。周平王的孙子继位,此人深恨郑庄公。

郑庄公为了试探周王孙的意思,假装让手下去周王朝割麦,割了满满一车。

在那一年,郑庄公前面见周王。周王大怒说“今年郑国的麦子可丰收吗?”

庄公答到丰收。周王便笑着说“既然如此,那今年我们的麦子便可以留着自己吃了。”

庄公深受此番侮辱,却分毫没有愤怒的意思。

后郑国临近国家,卫国发生了大变,新任卫国国君是一位穷兵黩武之人,所以在即位之初,便汇集了五国联军攻打郑国。

五国联军分别是宋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等。大军兵临城下,其他臣子都十分慌乱,有主张要战的,有主张要和的,郑庄公笑着说“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

卫国国内新君即位,攻打郑国只为杨威,必不敢长久作战。而卫国国内有忠诚石厚,卫国新君,这位置只怕坐不稳。

而前来的五国,其中的宋国为了公子冯的缘故,而鲁国则是因为贿赂的缘故。

我将公子冯派往他地,更重的贿赂给鲁国。两个国家势必不再会攻打。陈国和蔡国本就是小国,见两个大国不出兵,必然会自己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