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钱双庆

2009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一套《见证》栏目播出了一档《那时我们正年轻》的节目。节目说起了这样一群人——40多年前,兰州石化前身之一的兰州炼油厂的一个青年女子团队。这就是曾经国内闻名的“铁梅卸油班”。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志气,积极投身企业发展,生动地诠释了宝贵的青春怎么度过才最有价值,也让“铁梅精神”在兰州石化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峥嵘岁月见“铁梅”

将时光倒转回那个峥嵘岁月。1970年,样板戏《红灯记》正热演,戏中女主角“李铁梅”的形象红遍了大江南北。也是这一年的9月1日,周淑兰、齐萍、冯珠珠等20位十六七岁花样年华、风华正茂的姑娘刚进兰州炼油厂工作。她们一进厂,就全部被安排在了卸油岗位,并组建起了“铁梅卸油排”,也就是后来的“铁梅卸油班”。

“男人们能干的工作,女人照样也能干!”凭借着这股精神劲儿,铁梅班的姑娘们和男人们一样干起了全厂最脏最累的活。

当时,卸油岗位油污遍地、杂草丛生,还不时有野兔和青蛇出没,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因此,卸油岗位所在的卸油台被称为兰州炼油厂的“西伯利亚”。卸油是典型的室外作业。夏天,姑娘们抱着滚烫的卸油胶管,满头大汗进行操作;冬天,摸着硬邦邦的卸油管,姑娘们冻得握不拢手。苦不堪言。

卸油作业是个力气活,大老爷们都禁不住发憷,更何况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卸油时,一只手提不动卸油管,姑娘们就用双手把沾满油污的管子抱在怀里;对接列车上的阀门,一个人的力气开不动阀门,就几个人一起上……

1974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单位计划组织团员青年们游园,听到这个消息,姑娘们高兴极了。前一天晚上是她们当班。一辆装满原油的油罐槽车因阀门故障,致使原油泄漏,险情发生了!说时迟那时快,姑娘们抱起卸油管就往上冲。原油喷到她们的脸上、身上,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卸油管终于接到槽车的卸油螺口上,原油顺利地卸进了储罐。

处理完险情,姑娘们却发现头上、身上沾满了原油,不得不用汽油清洗。可沾满原油的头发还是不能彻底清洗干净,结起的硬块好几天都散不开。汽油清洗后的头发因静电,一根根竖起来像刺猬一样。正是爱美的年龄,可姑娘们又不想错过来之不易的游园机会,只好第二天顶着“爆炸头”去了五泉山(兰州市一处著名公园)。

1977年冬的一天,姑娘们上夜班,又发生了一起槽车泄漏的险情。紧急关头,冯珠珠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用自己的身体去堵卸油口。强大的油流一下子将她击倒,她爬起来,再一次冲上去,再次拼命顶住卸油口……黑乎乎的原油把她全身上下都浇了个透。后来,大家都称她为“黄继光式的卸油工”。

从事卸油这样特殊艰苦的工作,总有许多特殊的事情发生。比如,处理泄漏的原油,穿着鞋刚踩在原油上,鞋就被原油黏住了,抬不起脚,挪不动步子,只好光着一双脚踩在油泥上,再把鞋拔出来……

刚干完活的姑娘们到食堂吃饭,食堂里蜂拥而来打饭的人一见她们,老远就躲开了。没人愿意跟粘有原油、一身刺鼻油味的姑娘们挤在一起。为此,姑娘们还自我安慰,庆幸不用排队、不用用劲挤,就能打上满意的饭菜。

卸油台的工作又脏又累,可是“铁梅卸油班”的姑娘们却始终保持着爱美、爱生活的天性。而且,人人要求进步,进厂的第一年就有6人加入了党组织。

62泵房续“铁梅”

1980年7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迅猛发展,企业的技术和观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铁梅卸油班”, 完成了历史使命解散了。在卸油岗位上奉献了美好青春年华的“铁梅”们,又纷纷奔赴了新的岗位。

62泵房女子岗位是兰州石化“铁梅卸油班” 解散后成立的又一个女子岗位,是被誉为传承了“铁梅卸油班”精神的第二代“铁梅班”。与“铁梅卸油班”不同的是,62泵房女子岗位是一个现代化的岗位,采用的先进技术,“油花”们不用像前辈那样忍受更多的艰难和困苦;但相同的是,她们都有永不服输、遇苦不叫苦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干就干好的信念。

1980年,王玉玲被分配到了62泵房岗位。当时,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艰苦。岗位周边杂草丛生,晚上,厂区、装置里没有灯,要打着手电筒踩着没过脚踝的杂草去巡检。一遇空闲,王玉玲不是拔草,就是擦岗位厂房近200块的玻璃;机泵油漆掉了、褪色了,她主动找来油漆和油刷,仔细地把泵刷新。

62泵房岗位的女工们,每月通过控制近600个阀门、上百条输油管线、23具储罐、18台机泵,来完成调合、输转90余万吨油品的任务。在兰州石化,每一天,都有各种不同品种的成品油,通过火车和管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保障着国家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些油品出厂前的调合和输转工作是由一群女工完成的呢?

2008年,获得兰州石化技能大赛状元的纪迎春,在一次巡检时发现阀门渗漏,细心的她用手指一遍遍地在阀门上抚摸,终于将一处焊缝上存在的砂眼查找了出来。她立即将情况向车间汇报,配合维检修人员及时将漏点消除。

类似的事,在62泵房不胜枚举。在兰州石化,“铁梅卸油班”解散的只是一种形式,但诠释了新中国女性自强、自立、自重的“铁梅”精神,却留了下来,被一代代传承。多少年来,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女工们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一茬又一茬的女工们,都像爱护生命一样,传承、发扬着“铁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