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革命先辈来说,死后可以葬入八宝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代表着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可。但曾经有这样一位干部,他生前担任过上海市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可他去世以后,骨灰却被移出了八宝山公墓,生前的一些事迹还遭人诟病,这是为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柯庆施是我党的一位老资历干部,早年间,他受陈独秀同志的影响加入党组织。但因当时他一直负责政工工作,因此相比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将领们,他的名气与地位一直都不算突出。

但彼时的他并未计较这些,而是秉承着“革命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的信念,专注地投身于工作。他极其擅长思想工作,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期间,他还策反了许多对立阵营的人,为情报部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整风运动时期,他却受到波及,甚至连累了自己的妻子含恨而终。从这开始,让他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变化,也让他明白了选择阵营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他一直保持着对毛主席的高度忠诚,也渐渐得到了主席的信任与重用。解放战争时期,他被派往了南京工作,并体现出了自己在地方行政管理上的能力。因此在建国之后,他又被任命为了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在他的治理下,上海从鱼龙混杂的上海滩变成了秩序稳定的大城市,为后来的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柯庆施非常的清廉,做事出行从来不讲究排场,在当时的老百姓口中也有很好的口碑。如果非要说当时的他有什么问题,那就是野心太大。

早在整风运动之后,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回来的他,明白了权力与阵营的重要性。于是为了个人仕途,他有时会选择做一些极端的事情。当初从事地下工作时期,因为环境的危险,经常会有同志被反动派逮捕。每当这时候,为了减小营救工作的难度,他常常建议同志们被捕以后假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时刘少奇同志却表达了鲜明的反对意见,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一些意志不太坚定的同志产生动摇,如果未来组织上要清算,也会存在污点。但柯庆施最终却搬出了毛主席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观点来反驳刘少奇,最终使得对方无奈同意了他的想法。

而通过这一举措,当时许多同志的确免去了牢狱之灾,但也出现了一些假戏真做的投机分子。柯庆施本人也因这一举措的正反馈,此后在仕途之路上走得越来越顺,尤其是后来依靠着他的建议侥幸生还的薄一波同志,在抗战时期还重点提拔了他。

而且,他在上海主政时期,为了取得耀眼的政绩,他用人不察,培养了一批有能力但私欲过重的干部,其中就包括后面臭名昭著的张春桥,这也成为了他后面被人诟病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人言可畏,但已经看透了官场法则的他却如鱼得水。在1959年庐山会议时,他再次把握住了风向,为了获得主席的信任,他带头对彭老总展开了严厉批判。此事过后,他再次得到提拔,被升任为副总理,还进入了中央政治局。

不过,尽管此时他私欲过重,但在工作上,他仍然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就连周总理也曾经对他有过高度评价,称“华东的工作没他不行”,这也足以体现他在工作上的能力和态度。不过或许是由于心思过重积劳成疾,1965年,在他到达仕途的最高处时,他却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柯庆施去世多年以后,他的女儿向组织上申请将他的骨灰安葬回故乡,说这是父亲生前的愿望,因此,他的骨灰被移出了八宝山公墓。时至今日,世人对这位干部的评论依然褒贬不一。但君子论迹不论心,我们还是要肯定他在革命年代所做的成果与贡献,至于历史评价,自有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