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福建连城人氏,生于一九一八年。其家为革命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心怀大志。年甫十一,便担任家乡少先队之队长,肩负红军站岗放哨、传递情报之责,事无巨细,皆尽心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九三零年,项南随父辗转南京、上海诸地,半工半读,遍历世事,广泛涉猎社会之道,渐窥救国救民之途。彼时,年少气盛,心怀鸿鹄之志,虽处艰辛,未曾退缩。

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火燃遍中华,项南毅然归乡,赴长乐一带,组织抗日宣传队伍,鼓舞民众。翌年,正式加入我党,成为光明之战士。入党后,奔赴闽清、桂林等地,从事青年工作,动员志士仁人,参军抗敌,壮大抗日之势。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项南至新四军盐城军部,继而被派往苏北,致力于根据地建设,广泛发动群众,推行减租减息之策。在极端艰苦之境,项南智勇双全,斗智斗勇,巩固苏北抗日根据地,助力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期间,项南主要在皖北地区从事青年工作,激励青年参军,为解放事业贡献颇多。新中国成立后,项南初在安徽工作,后调共青团,提出改进团工作方法与作风之《十点建议》,虽一度遭错误批评,幸得邓公保护,党籍得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九六一年,项南调任八机部,专注农业机械工作。至一九六六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项南亦受冲击,被暂停工作,直至一九七零年方得复出。粉碎“四人帮”后,项南迅速重用,一九八零年,调任福建,担任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不久升任省委第一书记,主持全省大政,才干卓著,深得民心。

项南初至福建,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福建省亦大力推行包产到户政策。然基层干部多有不解,适值项南召集全省地市委书记会议,有一地委书记疑惑问道:“昔日第一书记言不可行包产到户,今常务书记又言大力推广包产到户,我等究竟听从何人?”

项南从容答曰:“尔等既不必听第一书记,亦不必听常务书记,唯当遵从中央之旨。”由此可见,项南到福建后,严守中央政策,不偏不倚,施政有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项南善用福建沿海与侨资之优势,极力支持乡镇企业之发展。在乡镇企业推进过程中,项南亦遇诸多难题,尤在一九八一年全国经济调整之际,乡镇企业备受质疑,甚至有压制之声起。然项南态度坚定,力拒打压,勉励乡镇企业勇往直前,排除万难。正因项南之坚守与支持,福建乡镇企业得以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地改革开放之强劲动力。

至一九八六年,项南卸任福建省委书记,然其心系福建建设,虽退居二线,仍为福建之发展尽心竭力。晚年生活平淡,然心怀故土,于一九九七年病逝北京,享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