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天,日军集中兵力向我国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为了掩护团主力、地方党政机关和周围群众转移,一分区1团7连6班5名战士选择留下断后。

他们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将敌人引向与大部队前进方向相反的棋盘陀。最后,退无可退,战士们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旗号纵身跃下悬崖。

这就是有名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其中有两名战士活了下来,他们被崖壁上的树杈接住,随后被一名年轻人给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将他们送到道观之后便消失不见了,直到1986年,幸存者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在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第三次修复竣工典礼上才再次见到了他。

这个人是谁?消失的45年时间里他去了哪里?

狼牙山五壮士

自古以来,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今在抗战时期,于河北狼牙山上也上演了一场壮烈的抗日颂歌。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上台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发动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扫荡”。他在1941年的秋天,集中了5个师、6个旅,还有一部分伪军,共计7万多人,分批次向我国的北岳地区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驻扎在狼牙山的晋察冀军区得到消息之后,立马开始组织战略转移,其中一团团长邱蔚带病指挥,掩护群众撤离。而7连6班的5名战士则主动请求留下来为全连断后。

他们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五名战士们利用有利的地形,奋勇还击,不仅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还击毙击伤了90多人,但奈何敌人的火力太猛,为了不暴露大部队的行进方向,他们将敌人往棋盘陀引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棋盘陀路况复杂,其间小路弯曲蔓延,敌人以为遇见的是我军的主力,所以步步紧逼。

最后战士们的子弹都打光了,前面是子弹上膛的日伪军,后面是万丈深渊的峭壁,战士们眼睛都没眨,选择了舍生取义。

他们一跃而下,马宝玉、胡德林和胡福才落入崖底不见了踪迹,而葛振林醒来之后却发现自己被挂在树枝上,旁边是同样落在树杈上但仍然昏迷不醒的宋学义,他们两人侥幸捡了两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救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县城西南50公里处,1941年,刚刚19岁的余药夫担任晋察冀边区易县青年抗日救国会的主任。

9月23日,易县县委召开了“反扫荡”的紧急会议;第二日,余药夫奉命前去狼牙山脚下传达会议精神,晚上的时候,他们就听到了敌人密集的枪声,余药夫等人也决定向棋盘陀顶峰转移。

在转移的路上,余药夫和大家失散了,而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敌人就要追过来了,余药夫急中生智,顺着藤蔓爬到了悬崖下面峭壁中的一个夹缝里,躲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敌人远去,余药夫才重新爬了上来,他刚走出没多远的距离就发现有两个人在前面缓慢的移动,这两个人正是葛振林和宋学义。

他们跳下悬崖之后很幸运的被悬崖边的树杈给挂住了,虽然伤的很重但侥幸捡了一条命。宋学义的伤要比葛振林的重,葛振林在清醒之后便帮助宋学义攀上了崖头。

余药夫遇见他们的时候,两人正拄着棍子向棋盘陀的道观方向挪着。借着月光,余药夫判断这两人是受伤的八路军战士。

这边葛振林和宋学义听到声音之后,回头看去,见是一个身穿便衣的年轻人,在知道余药夫是地方干部之后,便请求他的帮助。

余药夫上前搀扶着他们,三人趁着月色,一路走走停停,并时刻保持警戒,终于来到了位于棋盘陀半山腰的一个道观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敌人连道观都没有放过,之前我军存放在道观之中的粮草被他们给焚烧殆尽,只剩下了一些还有余火的公粮焦炭。

道观的主人叫做李元忠,外出避难还没有回来,于是余药夫便安排葛振林和宋学义先在道观里面过夜,而他自己未防意外,则在外面守夜。

好在一夜平安,敌人没有回来,临到中午的时候,李元忠老道回来了,听余药夫说葛振林和宋学义是因为跳崖才受伤的,立马作揖表示钦佩。

因为葛振林他们归队心切,他们一行人在道馆中进行了短暂的休养后,便在李元忠和余药夫的帮助下去找大部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归队之后的葛振林他们继续奋战在抗日战场上,而余药夫在回去之后,向组织上汇报了这一情况。但是他除了对组织上如实上报外,却从没有对其他任何一个人提起过,大家都不知道他曾经是葛振林和宋学义的恩人。

重逢

在余恩夫看来,大家都是为革命在奋斗,革命军队和老百姓是一体的关系,不要说他自己了,就是旁的人看到了受伤的八路军战士也都会伸出援手帮一把的。

余恩夫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只是小事,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葛振林和宋学义来说,他就是救命恩人,如果不是他,他们最后能不能安全的活下来都是两说。

之后他也找寻过自己的恩人,只是终究未果,直到1986年两人才第一次重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余恩夫救助过两位英雄之后,一直以两位英雄舍生取义的精神来激励着自己,他先后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还担任过广西艺术学院办公室的主任,1978年以后,他回到了河北老家,在河北师范大学当副校长。

1983年余恩夫离休了,离休之后的余恩夫想起自己的这段经历,感觉自己有义务去帮助弘扬狼牙山五壮士伟大的精神,这些对于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于是,他开始收集大量的史料,并且多次带着自己的后辈重登狼牙山,缅怀烈士壮举,传授革命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他和葛振林又再次联系上了,1986年两人第一次重逢。在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第三次修复竣工典礼上面,葛振林做了讲话。

他说:“我之前提到过很多次,当初有一个干部救了我们,过去没有记清他叫什么名字,现在他就在现场,他就是河北师范大学原来的副校长余药夫!”

坐在下面的余药夫听到这话,渐渐红了眼眶,这让他又想起那段令人难忘的回忆。只是宋学义却再也见不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了,他在1971年时病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雄不容玷污

狼牙山五壮士一直是世人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了挺身而出,战至最后舍生取义,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中华民族高尚的节操。

可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却出现了一些污蔑英雄、中伤烈士的谣言。

起因是1994年7月9日在《长江日报》上面刊登了一则文章,文章的主题是“五人重于泰山,一人轻于鸿毛”,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中说,其实当初在狼牙山上有六个人,除了五位壮士之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吴希顺的人,只是他投递叛国被杀了。

众人向来喜欢猎奇惊诧的事迹,所以这篇文章一出来,立即被许多家报刊转载,一时间,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

有人深感愤怒,认为这是对于英雄的污蔑,是报纸太不负责任;也有人激动地要求当事人站出来澄清谣言,还大家一个真相。

当余药夫知道这件事之后,气愤不已,他千方百计去找寻线索,找当初知道这些事情的人,还去找了葛振林,最后事情的真相被拼凑出来了,根本就没有吴希顺这个人,这篇文章纯粹是污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澄清的文章最后在《广西日报》上刊登出来了,将事情解释的极其清楚,让人无可辩驳,泼在狼牙山五壮士身上的脏水终于被洗刷干净了。

有一句老话曾经说道:“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不能掉进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之中,尊重历史事实就是尊重革命先烈,而革命不容诋毁,历史终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