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2004-2024)》。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控制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我国向大气排放的二噁英总量在2012年达峰后逐步下降,大气环境中二噁英浓度相应呈下降趋势,一般人群膳食二噁英类平均摄入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指导值且呈下降趋势。

黄润秋说,POPs作为重要新污染物,因其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环境迁移的潜力,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存在较大风险。作为公约文书制定和首批签约国之一,中国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POPs控制作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实现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锚定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危害的目标,坚决向POPs污染宣战,有力推进POPs控制行动,有效减少POPs环境排放,为全球环境治理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黄润秋说,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POPs控制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实现了“一个全面淘汰”,成功淘汰29种类POPs,即全面淘汰公约对中国已生效的POPs生产和使用,每年避免了数十万吨POPs的产生和环境排放。二是实现“两个100%提前完成”,即提前完成在用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的100%下线与废弃含多氯联苯电力设备的100%环境无害化处置两个公约目标。三是实现“四个下降”,在二噁英类排放相关行业产量或处置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重点行业烟气二噁英排放强度大幅下降,向大气排放的二噁英总量在2012年达峰后逐步下降,大气环境中二噁英浓度相应呈下降趋势,一般人群膳食二噁英类平均摄入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指导值且呈下降趋势。

辽宁省副省长李强、山东省副省长周立伟、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潘文博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巴塞尔、鹿特丹、斯德哥尔摩公约执行秘书罗尔夫·帕耶,全球环境基金首席执行官卡洛斯·罗德里格兹,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副总干事邹刺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副总干事玛丽亚·海伦娜·赛梅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世界银行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华玛雅等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出席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红星新闻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POPs是指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环境迁移的潜力,并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有机污染物。《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4年5月17日生效。2004年11月11日公约对中国生效。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