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宫喜》——崔马太中轴线写意作品展于中山公园南七间房展厅正式开幕。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次画展共展出齐白石先生第四代在册传人——崔马太先生,近年所创作的以故宫喜鹊、宫殿建筑和古柏为题材的《宫喜》系列写意国画作品 30 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以来代表着祥瑞的吉兆,在崔马太先生的笔下,古老辉煌的故宫与吉祥的喜鹊共同组合成为鲜明的艺术符号。体态轻盈的喜鹊或展翅,或休憩,或独立,或群嬉,千姿百态;灵动之态与静秀之美各具风采,承载着持重端厚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宫喜》系列作品寓意祝福祖国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其中,《宫喜中堂》(2023)是该系列代表作之一,画面中两只喜鹊顾盼,立于二十四节气莲花头望柱上,望柱头寓意四季平安,柏树谐音百喜临门,背景红墙用朱砂矿料绘成,堂联为“柏喜呈祥献福瑞,紫气东来安太平”。《红墙秋色》(2022)作为另一代表作,取材故宫秋景,灵感源于画家在故宫采风见银杏叶与红墙辉映,画中画家将喜鹊和望柱融入,喜鹊立于柱头与银杏叶呼应,画面简洁空灵,喜鹊眼睛鲜活传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作品展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北京市中山公园管理处主办、圆明畅和文化承办。据中山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公园原为明清时期的社稷坛,与太庙共同组成了“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1914年民国时期,中山公园开放为北京市内第一个城市公园。作为京城最早的公共空间,中山公园见证了近代美术展览、社团、院校及画报的萌芽和发展变迁,在当时逐步成为京派美术活动的中心。金诚、徐燕孙、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诸多中国书画泰山北斗,都曾在中山公园留下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中国画学会、湖社、四宜社等多个美术及摄影社团也曾在中山公园举办展览,据记载整个民国期间举办展览数量不少于1500场,为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斌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