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夏季,一支全副武装的剿匪小分队,深入到贵州铜仁的梵净山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路崎岖难行,路旁参天大树浓荫蔽日,剿匪部队的战士们都高度戒备,准备随时应对意外发生。

好在一路上有惊无险,在山林里穿行了六个多小时后,古刹“迦叶寺”赫然眼前。

迦叶尊者是苦行僧的鼻祖,所以“迦叶寺”山门前,几个清扫石阶的小和尚,对乔装成布施香客的剿匪小分队长林凤山,表现的不冷不淡。

几经周折,林凤山终于见到了“迦叶寺”的隆真方丈。老和尚五十多岁,微胖无须,慈眉善目,一副得道高僧的模样。

林凤山没有说话,而是把一个五花大绑,眼上蒙了黑布的中年汉子拉过来。中年汉子的左肋下,有一块得到过精心处理的伤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枪伤。

林凤山笑道:“大师好医术”。

隆真和尚回道:“施主,你认错人了。”

中年汉子的蒙眼布被摘下来,看到隆真,脸上露出惊恐之色,用晦涩难懂的方言失声道:“石司令,你怎么来了。”

隆真突然面露狰狞,从打坐的蒲团下,抽出一支锯了枪托的德式冲锋枪。

林凤山飞起一脚,将冲锋枪踢飞。

隆真随手又抽出一支袖珍手枪,可还没等他把枪举起来,冰冷的枪口已经顶在他的脑门上。

就这样,潜藏多年的惯匪石行云,被剿匪部队顺利擒获。

石行云1906年出生在镇雄县板桥镇(赤水源镇)一户殷实人家,自幼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另外还有一身好武艺,绝对是许多闺秀名媛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石行云心气挺高,妄言自己要先立业,后成家。

18岁那年,镇上来了个精通医术的欧洲传教士,为了笼络人心,传教士经常给人看病。

当地交通闭塞,许多所谓的疑难杂症,都被他用西医给治愈了。久而久之,传教士名声在外,被当地人称作“神医”。

石行云拜在传教士门下。传教士大喜过望,很快就把一身本事倾囊相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行云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只是对传教士的医术感兴趣,至于其他的,都嗤之以鼻。

传教士总想用自己最擅长的去感化得意弟子。

可石行云引经据典,经常把传教士驳得哑口无言。后来终于恼羞成怒,把得意弟子逐出师门。

石行云感觉自己医术高超,可请他看病的人却寥寥无几,反倒是传教士,愈发的春风得意,成为一个军阀王家烈的座上宾。

不知是不是传教士给逆徒穿小鞋,没过多久,石行云就被抓了壮丁。

当时有人说:湘军如虎,滇军如狼,桂军如狼似虎。而“黔军如羊”的评价,让有些人听了很不舒服。不过黔军孱弱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当年旅游、矿业都不怎么发达,相比起几个财大气粗的邻居来,黔军只能苦中作乐,自甘堕落。被人讥笑是“双枪兵”,一手烟枪,一手步枪。吃败仗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石行云因祸得福,他二把刀的医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实践出真知,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了大量的伤病员。他们都沦为石行云的实验品。

石行云成功了,年纪轻轻的他,成为黔军中最有名的军医。就连黔军元老谷正伦,都请他去瞧过病。

1935年5月,蒋介石以极不光彩的手段,将黔军收入麾下,并全部调离贵州。

谷正伦出面,将“青年才俊”石行云留在贵州,到铜仁医院做医生。

这是贵州成立最早的医院,从全国各地聘请来的医生,个个医术精湛。使用的医疗设备都是进口的,先进程度比广州、成都等地的大医院,有过之而无不及。

能到铜仁医院来看病的,非富即贵,石行云也趁此机会,结交了不少达官显贵。

很快,事业有成的石行云,盘算该有个家了。

像石行云这样的“名医”,想找个女朋友,那太容易了。

很快,石行云与一个姓谢的女护士坠入爱河。

谢美女明眸皓齿,美艳绝伦,关键她还知书达理,多愁善感,能写会画,整个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女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美女对博学的石行云,崇拜的五体投地。

石行云也为这个红颜知己,写了不少海誓山盟的肉麻情诗。

就在两个人开始谈婚论嫁时,医院里住进了一位川军师长,也有人说,这位师长本没有病,他来医院的目的就是为了猎艳。

不出意外,堪称“院花”的谢美女,被师长看中了,非要弄回去做他的八姨太。

石行云据理力争,奈何秀才遇到兵,师长掏出枪,问他要命还是要老婆。

其实这就是个单选题。石行云只能忍痛割爱,看着心爱的女人,被塞进轿车,去跟师长的诸多妻妾,过争风吃醋的幸福生活。

这件事对石行云刺激很大,他知道,凭自己的本事,永远也扳不倒那个师长,只能另辟蹊径,结交师长的上司,才有可能报这夺爱之仇。

此时石行云又想起他师傅的成功经验,官越大越迷信。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传教士是洋和尚,自带光环的。

可他宣扬的那一套“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明显不符合军阀的利益。军阀要得是能护佑他平安的保护神,而不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神祗。

要成为军阀的保护神,最佳的捷径就是当和尚。

出家当和尚先选择寺庙,本来就近的梵净山里,就有不少古刹高僧。可考虑到情敌是川军师长,石行云还是舍近求远,跑到峨眉山上落发为僧,法号隆真。

不过他说自己俗家姓谢,也算是一种另类相思吧。

石行云的佛学成就不知如何,但他的医术,在诸多僧人之中,无疑是最精湛的。

佛经里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石行云救人无数,名声在外,不但成为寺里的摇钱树,更成为峨眉山上屈指可数的得道高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那位川军师长来到峨眉山问卜,他做梦也没想到,面前这位隆真大师,就是当年头戴葱叶帽的石行云。

大师问师长,上山可否带了家眷。

师长这几年后宫又扩充了不少,妻妾14人莺莺燕燕的进了佛堂。容颜憔悴的八姨太也赫然其中。

八姨太也认出了石行云,认为他是为情所困,才看破红尘。不由得心情激荡,当场昏了过去。

隆真大师煞有介事的说八姨太这是“红鸾星动,洪福齐天”之兆。

师长怕得罪神仙,就把八姨太留在寺中,听隆真大师说法。

两个人旧情复燃,鸳梦重温。事后石行云打算带八姨太私奔,隐居山林,做一对夫唱妇随的神仙眷侣。

八姨太另有打算,她说:只要你能把师长身边的13个狐媚子都除掉,我就跟你走,这些年她们把我欺负的太狠了。

石行云说:“不要说那些狐媚子,就是那个拆散我们的人,要他命也只是举手之劳。”

八姨太说:“我想让他活着,过一过孤苦伶仃的日子。”

后来石行云告诉师长:你是出将入相的大贵之相,所有福分都只寄在八姨太身上。只是八姨太被人下了蛊毒,你泼天的富贵,成为镜花水月。

师长问化解之术。

石行云说:天机不可泄露,下蛊之人得过高人指点,只要弄死了八姨太,你不日之内,必遭血光之灾。

这种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八姨太平时深居简出,外人根本没机会给她下蛊。

师长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走一个的原则,将除了八姨太以外,其余所有的妻妾,悉数枪杀。安葬在一个山洞里。

八姨太担心屈死的冤魂会找上她,还请石行云做了一场大法事超度亡魂。

就在石行云做着远走高飞的美梦时,八姨太却又哭着来求他,说自己舍不得年幼的孩子,不能离开丈夫,要想与石行云白头偕老,只有等下辈子了。

石行云是聪明人,明白自己被八姨太给耍了,可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石行云轻易的原谅了八姨太。

八姨太从此也经常上山祈福,让石行云雨露均沾。

石行云的名气越来越大,刘文辉、邓锡侯、杨森等川军巨头,都和他过从甚密。

现在石行云要搞掉跟他争媳妇的川军师长,如探囊取物。

可石行云担心八姨太伤心,非但没有报复,还经常为师长说好话。

正是在石行云的帮衬下,川军师长变成了军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石行云开始变得爱惜羽毛,他和八姨太之间不正常的关系,犹如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是到割舍恋情的时候了。

1946年初,石行云以云游为名,悄悄的离开峨眉山,从此不知去向。

三年后的夏天,石行云回到贵阳雪崖洞,再次见到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谷正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谷正伦,正疯狂的扩充实力。

下辖的五个地方保安团,先是扩充为八个保安团,随后又编成六个师两个军,到蒋军第19兵团正式成立,前后也不过两个多月时间。

谷正伦知道石行云见多识广,就把他请来,对新成立部队进行训练。并计划依靠石行云的影响力,更多的扩充实力。

盛情难却,石行云到蒋军19兵团转了一圈,然后很郑重的告诉谷正伦,他引以为傲的这支部队,其实毫无战斗力。吃空饷现象太严重。

兵团花名册上有3万多人,实际兵力,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达不到。

林彪的第四野战军,一个师的兵力都不止这个数。

而士兵的军事素质,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谷正伦对石行云的话深信不疑,然后问有什么对策。

石行云犹豫了一下,才开口说:只有游击战,才有一线获胜的希望。

不久,谷正伦在雪崖洞,接连办了三期“游击训练班”,参训学员达到1600多人,都是些拥兵自重的匪首、作恶多端的惯匪、横行乡里的恶霸,无一善类。

随后谷正伦又从监狱里释放了800多人,都是些飞贼、悍匪之类的人物,本来都是死罪,现在死中得活,这些人对谷正伦感恩戴德,成为他忠实的拥趸。

这些都是石行云出的主意。

监狱里同时还关押着300多名不幸被捕的地下党。石行云建议把这些人留下来,以后做谈判筹码。

谷正伦固执己见,下令把人都杀了。

石行云见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有些心灰意冷,来了个不辞而别,离开贵阳,回到铜仁。

不思量,自难忘,石行云还是忘不掉那个耽误了他大半生的八姨太。

梦结束在开始的地方,风景依旧,只是身边少了那个不谙世事,娇憨顽皮的女护士。

石行云现在是高僧,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活神仙,他拼命的为人看病,每天都在极度疲惫中沉沉睡去。他不想让人看出任何的杂念。

树欲静而风不止,石行云终于又见到了那个他最想见,又不敢见的女人。

八姨太现在是四个孩子的母亲,石行云从孩子们身上,看不到他们母亲从前的影子,有的确是他们父亲那种骄横跋扈和放荡不羁。

八姨太人老珠黄,已经失宠,她的丈夫又开始到处寻花问柳,广纳妻妾,被同僚们讥笑为“花将军”。

更让八姨太难以忍受的,是她丈夫其他妻妾所生的孩子都已成年,八姨太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她用计,害的他们失去了了母亲。

八姨太是个蛇蝎女人,那些对她有杀母之仇的孩子,都处心积虑,要置她于死地而后快。

八姨太的子女,对石行云也充满了敌意。他们私下里称呼石行云是“妖僧”。

是“妖僧”害的他们同父异母的兄弟们势如水火。是“妖僧”害的他们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生父的身份不清不楚。

石行云知道,是该与八姨太做个了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行云将八姨太以及她的孩子们,安排在江口县城居住。并安排当地著名的土匪头目高竹梅,暗中照顾八姨太一家的安全。

临分别前,石行云安慰八姨太,用不了多久,“花将军”就会与她来相会。

八姨太咬牙切齿的说:那个负心人落魄后来找我,他暂且饶过,他新娶的那些妖精,以及她们生下的孩子,斩草除根,一个不留。

石行云顿时愕然。

1949年年底,贵州和平解放。事先石行云离开铜仁,进入梵净山隐居。

次年二月,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几个月前宣布起义的蒋军纷纷叛变,一场几乎波及大西南全境的大规模匪乱正式爆发。

参与匪乱的土匪头目,绝大多数都是去年谷正伦举办的“游击训练班”的学员。

二野部队向各起义部队派驻了大批工作人员,匪乱爆发后,这些派驻人员,遭到土匪疯狂的屠杀,手段极其残忍。

石行云痛心疾首,他到处游走,试图通过个人影响力,制止土匪们的恶行。

结果徒劳无功,除了从匪首高竹梅手中解救出三个女兵外,其他匪首对石行云都阳奉阴违。

石行云将三个女兵,安置在八姨太家里,并很快赢得了她子女们的好感。

四月,大规模剿匪行动开始,土匪们都是些乌合之众,在剿匪部队强有力的攻击下一败涂地。

“花将军”也是先降后叛,最终损兵折将,带着2000多残匪,逃到梵净山。通过八姨太找到石行云,请他指点迷津。

石行云本来不想趟这浑水,奈何八姨太哭得梨花带雨。石行云终于妥协了。

11月,剿匪部队兵分三路,进入梵净山剿匪。

两路剿匪部队主力是由二野部队组成,四野47军139师由湘西进入贵州负责策应。

“花将军”再次陷入绝境,石行云给出了个主意,向四野部队投诚。

“花将军”的手下大惑不解,他们还有二三千人,装备精良,轻重机枪就有七十多挺,还有几门迫击炮,这都是其他土匪武装所没有的。

石行云力排众议说:你们这就是夜郎自大,东北的土匪头目姜鹏飞,手下匪众超过10万人,坦克、重炮应有尽有,甚至还有飞机。可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林彪的部队收拾个精光,你们比姜鹏飞又如何。

“花将军”实力挺强,再加上贵州地形复杂,如果和剿匪部队打游击战,虽然最后难逃全军覆灭的下场,但是剿匪部队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现在“花将军”主动投诚,四野部队爽快的同意。

终于,有人发现了“花将军”向四野部队投诚的玄机。

大西南的土匪,都是屡降屡叛,杀了不少二野部队的人,土匪已经失去了二野部队的信任。

背负累累血债的匪首们是降还是被抓,都难逃一死。

而四野部队没有这样的切肤之痛,对主动投降的土匪,稍微宽容一些,更何况“花将军”是主动投诚的,好歹能保全性命。

投诚部队被改编后,开赴梵净山参加剿匪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苟活人世的“花将军”,对石行云没有一丝的感激之情,对八姨太更是厌恶到了极点,终于有一天,年过花甲的“花将军”,带着一个比他长子还小了十几岁的年轻女人,远走高飞,从此不知所踪。

“花将军”的长子,有二十多个兄弟妹妹,长兄如父,“花将军”一辈子忙着沾花惹草,诸多兄弟姐妹都是在长兄的辅导下长大的。

八姨太的这位长继子,年龄差不多。两个人之间的仇恨,也到了刻骨铭心的地步。

长子恨透了这个害的他家破人亡的女人,更恨八姨太身后那个名满天下的“妖僧”。

长子没有跟随父亲,向四野部队投诚,非但如此,“花将军”失踪后,长子坚定的认为,这是八姨太造下的孽。

长子事先藏匿了一批军火,随后他又说服了100多个进山剿匪的战士,他们都是“花将军”的旧部

叛军做得第一件事,就是把四野派驻的指导员,以及几个连排干部都活埋了。

在长子狂笑声中,叛匪直扑八姨太的住所。

长子本意是捉奸在床,将八姨太和石行云好好羞辱一番,再慢慢的折磨死他们,最终让石行云身败名裂。

可长子失望了,八姨太的家里,根本没有石行云。

丧心病狂的长子,将八姨太斩去十指和双脚,然后把她绑在门柱上。

当时天降大雪,长子为了保全他父亲的颜面,没有剥光八姨太的衣衫。任凭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寒夜里哀嚎。

八姨太的三个儿子,都感觉母亲罪有应得,表示愿意以后追随大哥出生入死。

八姨太唯一的女儿,与三个被藏匿的女兵一起,冒着大雪深入梵净山,找到石行云,恳求他去救八姨太。

很多人通过《黔之驴》,天真的以为贵州没有驴,既然驴都没有,就更不会有马了。

其实贵州不但有马,而且是天下无双的乌蒙马。年近半百的石行云,骑着乌蒙马,带着四个女孩子,赶到八姨太身边。

石行云医术精湛,可八姨太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她,用近乎卑微的话语,恳求石行云答应她最后一个请求,否则她死不瞑目。

石行云说:你放心去吧,我答应你。

八姨太死了,她死的很安详,因为石行云答应过她,替她照顾三个尚未成年且又不懂事的儿子。

长子杀了剿匪部队的人,还天真的以为,凭他的实力,可以与剿匪部队一较短长。

四野部队的效率高的出奇,几天后,叛军还在一个非常隐蔽的山洞里休息。

没想到剿匪部队不畏严寒,踏雪而来,毫无防备的土匪被杀得七零八落。

长子和他几个已经成年的兄弟,在战斗中被击毙。他几个年纪尚小的弟弟,跟着熟悉地形的叛匪,从后山逃脱。

此时他们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短短十几天时间,那些养尊处优的少爷羔子们,一个个叫苦连天,只要能给他们一口饭吃,就算是让他们去当牛做马也愿意。

情急之下,八姨太的三个儿子想出个馊主意,他们一口咬定,石行云是他们的亲生父亲,并找上门来,恳请石行云收留他们。

“花将军”其他几个儿子,本来也没什么骨气,于是跟着八姨太的儿子乱喊乱叫。

八姨太的女儿,对同父异母的兄弟们很是敌视,奈何三个哥哥袒护他们,最后忍气吞声。

三个女兵伤愈归队,八姨太的女儿也跟着去了。她年纪小,却跟母亲读了不少书,后来到江口镇中学当教员,很多学生比老师岁数还大,成为学校一道别样的风景。

被逼上梁山的石行云,莫名其妙的成了土匪头子,而且手下的匪众多达上百人,其中大多是“花将军”手下的叛匪。

很快,石行云发现,他手下这些人,并不怎么听从他的差遣,这些人各行其事,背着石行云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勾当。

叛匪拿石行云当“挡箭牌”,“冤大头”。

石行云也不甘受制于人,他打算招募200多真正的心腹,用来制衡叛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行云名声在外,他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石行云手下的土匪,忽然之间就达到了五六百人,成为梵净山里最大的一股土匪。

石行云有才,可带兵却绝对是个门外汉,平时对土匪们疏于管理,没有约束的土匪们,更加变本加厉,没过多久,就出息成当地最声名狼藉的一伙。

石行云整天忙着给受伤的土匪疗伤治病,混不知他多年的清誉,早已被手下人毁得一塌糊涂。

尤其是“花将军”的那帮人,叛变后没有更换服装,到处冒充剿匪部队去为非作歹。

当地百姓真伪莫辨,袭击剿匪部队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彻底打掉土匪,剿匪部队抽调精干兵力,组成若干剿匪小分队,深入山区,寻找叛匪留下的蛛丝马迹。
1951年2月6日,这一天是春节,一支20多人的剿匪小分队,在南副连长的率领下,在一个名为赵家坝的小镇上,撞见了行色匆匆的石行云。

石行云僧人打扮,开始战士们并没有怀疑他的身份。但是一位姓游的班长,发现石行云随身携带的口袋沉甸甸的,似乎装了什么重物。

战士们拦下石行云进行盘查,石行云不卑不亢,有问有答,掩饰的滴水不漏。

只是说要检查口袋里的物品时,石行云这才有些慌乱。

口袋里倒出来除了几本经书,还有几块干粮,然后是一支冲锋枪,两个压满子弹的弹夹,最后又倒出来两颗甜瓜手雷。

石行云只得坦白了身份,被押着回剿匪部队的驻地。

南连长等人,半路上撞见另外一支剿匪小分队,自称是兄弟部队的,他们说知道有一条小路,可以缩短半天的路程。

南连长警惕性挺高,又随口问了几句,都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两个剿匪小分队兵合一处,走上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

刚翻过一个山头,大雪掩盖的真相树林里,就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数百名土匪从四面八方杀出来。

剿匪小分队的战士们,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他们临危不乱,开始寻找有利地形,构成简易防御阵地,固守待援。

石行云命令土匪们停止进攻,马上撤退。可根本没人听他的。

石行云叹了口气,只身消失在铺满积雪的密林中。

双方激战了三个多小时,剿匪小分队伤亡很大,南连长也牺牲了。

可土匪们残害被俘战士的手段极其残忍,所以小分队的战士们同仇敌忾,誓死不投降。

小分队弹尽粮绝,形势岌岌可危,就在这个时候,剿匪部队的援军及时赶到。

原来各剿匪小分队规定,彼此之间,相互距离不超过1.5公里,只要听到枪声,可以相互支援。

只是南连长他们中了土匪的诡计,走上了岔路。等其他小分队得知消息后,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赶到战场的增援部队,人数远不及土匪。可剿匪小分队娴熟的战术配合,杀得土匪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仗虽然没能全歼石行云股匪,可漏网的土匪已经凑不够三位数了。

剿匪部队清理战场,没有发现石行云的尸体,审问俘虏,也没人知道石行云的行踪。

在以后的几年里,石行云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剿匪部队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关于他的线索。

至于那些漏网的土匪,也都销声匿迹,再也没人出来兴风作浪。

几年后,一位姓田的山民,采药时摔落悬崖,在江口县医院抢救时,意外发现这人几年前受过枪伤,而伤口处理手段极其高明,医院的医生都自愧不如。

当地驻军干部林凤山,当年曾经参加了对石行云股匪的清剿,知道石行云是个精通医术的僧人。

随后林凤山旁敲侧击,从田姓山民口中,打听到“迦叶寺”里的方丈隆真和尚,就是失踪多年的石行云。

随后林凤山组织兵力,实施对石行云的抓捕计划。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迦叶寺”里的僧人,都知道石行云的真实身份,有几个年轻僧人,是八姨太的儿子或者继子。

石行云坚守对八姨太的承诺,把她的孩子抚养长大,并用真情,化除了他们浓浓的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行云被逮捕的消息,迅速传遍周边各县,竟有上万百姓找林凤山说情,恳求他高抬贵手,饶了石行云。

林凤山戎马倥偬,可此种情况,却从未得见。

根据上级指令,不追究石行云的罪责,立即释放。

石行云离开迦叶寺后,从此不知所踪。离开前他留诗一首:

半世荣华半世梦,

情天恨海终难平。

迦叶堂前抛红豆,

难负如来难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