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察者网报道,有记者提问,拜登政府最早将公布对中国征收关税的全面决定,预计将针对关键战略部门征收新的关税。外交部对此有何回应?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指出,美国上届政府对华加征301关税,严重干扰了中美正常的经贸往来,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世贸规则。美方不但不纠正错误做法,反而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所谓的301关税复审程序,要进一步增加关税,这是错上加错。林剑表示,我们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更不得增加关税。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美国炒作“中国威胁”素来已久,从军事武器到经济,总之只要牵扯到中国二字,美国便是颇有心思。然而2024年不过即将五个月的时间,美国却是频繁下手对中“经济”。“对华脱钩断链”自今年美财长耶伦4月访华以前,美国便高喊响亮。

拜登于2023年8月便发布行政命令,授权美财政部长禁止或限制美国在半导体、量子信息技术以及人工领域方面对中国实体的投资。可以说,自此时起,美国“打压中国经济”便有了眉目,也是由此2023年雷蒙多以所谓“促进中美贸易经济”发展的访华之旅尽显美国“两面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拜登将宣布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直接将原来25%关税提高了四倍,达到了100%,要禁止我国的电动汽车出口到他们国家。美政府想借这项措施打击我国的电动汽车领域,同时也提高了其他商品的关税,进而妄想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其实明摆着就是告诉我们,他要禁止中国电动汽车对美国的出口,不用再宣布一次禁止措施了,这心思简直昭然若揭。拜登这一次为了拉拢民心,做的这些操作,虽然的确提高了自己在本国的威望,但无形之中又破坏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这次拜登的行为并不是临时起意的,而是美国的贸易部门在近三年来对这样的一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过去的三年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上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前只是在国内占有一部分的市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些产业早就将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之中,而且还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国际供货商。这些自然也没办法逃脱“世界老大”美国的眼睛,拜登也相信,这些行业的兴起会将成为中国经济恢复的关键因素。

彭博社分析认为,美国此次加征关税主要是“象征性的”,因为被纳入加税范围的中国产业,特别是电动汽车产业并不依赖美国市场。另外,拜登政府已向美国光伏产业发出信号,会将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生产设备等产品排除在本次加税产品之外。

耶伦向彭博电视台表示,美国官员已向中国明确告知,他们能重新配置前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首次进行的加征关税措施,使其更具战略性,耶伦称,任何关税改变都将只针对狭隘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消息人士表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新关税预计不会适用于中国制造的传统汽油动力汽车。这一决定是在对特朗普政府期间的对华关税政策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审查之后做出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301调查”结果,前后对约37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拜登政府上台后,以安全考虑为由保留了这些关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于2022年对此开始强制审查,原定2023年底结束的复审程序最快本周将公布最终结果。

然而中方的警告,美方根本没有听进去。据观察者网报道,美财长耶伦再度回应对中国加征关税的话题。她声称,美国无意与中国“脱钩”,调整后的对华关税将更具有“战略性”,不希望看到中方作出重大回应。

此外,她还一边炫耀拜登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正在助力美国新能源企业恢复竞争力,另一边却指责中国的补贴做法“不尊重游戏规则”。同一天,沙利文也证实,对中国产品征收新关税的细节很快就会公布。滥用关税武器,恶意破坏自由市场秩序。美国对这一套路早已轻车熟路。

华盛顿的政客们用关税去应对“中国制造”已经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的301条款,就是美国保守主义者最喜爱的工具之一。只不过,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单方面发起的对华贸易冲突,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被白宫施加了高关税的产品,最终都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而拜登作为继任者,在没有撤销前任政府决策的情况下,自然也一并承受相同的代价。当前美国又逢新一轮大选,而拜登又不想重蹈自己前任的覆辙,因此在开征对华新关税之前,白宫的策略就是先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量。

根据中青网报道,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2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的持有量有所分化:中国减持,日本、英国增持。美国财政部2024年2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日本2月增持164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达到11679亿美元,继续为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2月减持227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50亿美元,是继2024年1月以来的连续第二次减仓。作为美国国债海外第二大债主,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并从2022年8月至2023年2月连续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购买美债,属于一种常见的投资行为;但很明显,对于中国而言,就眼下中美之间的关系局面,美元资产的安全性问题,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问题;现在美国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债务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这颗雷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美国迫切需要有人来接盘,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财长耶伦二度访问中国。

美国希望中国大量持有美债,这不仅可以帮助美国度过债务危机,

据观察者网援引《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自今年3月起,中国小麦买家大规模取消或推迟美国和澳大利亚订单的情况引起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买家此举正对小麦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于4月9日维持在约每蒲式耳5.5美元,尽管相较于3月中旬创下的近三年半最低点小幅回升,但整体仍处年初以来下跌10%的低位。普遍观点认为,中国买家此举可能旨在规避高价采购。自去年中国买家大举购买美澳小麦以来,小麦期货价格已大幅下跌,较去年7月峰值降低30%左右。

一直以来,美国小麦价格远高于其他国家,我们不愿意买高价小麦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早不取消晚不取消,现在取消,除了政治因素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如今国际小麦价格下降,我国跟俄罗斯签订小麦订单会更加物美价廉,就算支付违约金也还是很划算的。

事实上,美国及其盟国对华的围追堵截才是影响中国收购美澳粮食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经济制裁和贸易限制,试图削弱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这种压力和限制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与美澳的贸易关系,以寻求更加稳定和可靠的粮食供应。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国内农业现代化和自给自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中国希望能够减少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提高国内生产能力,并确保粮食安全。

而同为美债的主要国外持有方,日本的举措就相当奇怪了。同样一份报告当中,日本不仅没有减持美债,反而额外增持了164亿美元,这和日本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是对不上的。从去年开始,日元的汇率就在不断的不受控下跌,今年更是在屡创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