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冬天,毛主席在院子里散步时突然想起曾经的一件往事,他笑着和身边他的英文老师章含之说。

“你知道吗,其实我还欠着你父亲行老一笔债没还呢。”

行老就是章含之的父亲章士钊,湖南长沙人,因字行严所以人们习惯称呼他为行老。

为什么毛主席会说自己欠着章士钊一笔钱,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向章士钊借钱,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古义士”章士钊

毛主席和章士钊的认识还得从1919年说起,毛主席的恩师杨昌济去世后他主动留在北京帮忙料理后事,和前来吊唁的章士钊有了第一次接触。

毛主席的儒雅和稳重给章士钊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1920年毛主席着手筹备中国共产党成立事宜,除此之外还要开展湖南的革命运动以及组织一批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重担压在毛主席肩膀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费,特别是留法勤工俭学,出国所需费用每人高达五六百元,对于广大囊中羞涩的青年学生来说,找人资助是唯一的办法。

毛主席思索很久他明白短时间根本没办法筹集钱款,只能找人借钱,乐善好施的章士钊是他能想到的最佳人选。

当时章士钊在社会上影响力很大,他曾担任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部长、教育部长、政府秘书长等职务,因其热心助人的性格被人称为“古义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动就动,毛主席带着老师杨昌济去世前留给他的举荐信出发去上海找章士钊,对章士钊解释说想要筹集一笔钱资助有志青年到欧洲去勤工俭学,关于成立中国共产党事项和去湖南闹革命的情况没有明说。

章士钊一听为了读书而筹钱,这是好事,当即答应下来,自己手里没有太多现金的他亲自出马、多方奔波,发动社会各界名流和进步人士捐款。

在章士钊的号召下,诸多社会名流纷纷慷慨解囊,很快就筹集了两万银元,他将这笔钱一分不少地交给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章士钊还不知道他帮忙募集的这笔钱帮了共产党多大的忙,毛主席把这笔钱分为两部分使用,一部分用来资助一批湖南籍的青年远赴法国学习,还有一部分毛主席用作在湖南的革命活动经费,主要是用于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

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章士钊的这笔救急之款,毛主席闹革命的过程可能会变得更加曲折。

感恩之心铭记于身,章士钊无私地帮忙毛主席一直记在心里不曾忘却,这笔钱也成了四十三年后毛主席和章家的另一段缘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