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唤醒展柜里的历史、读懂文物里的故事,能让我们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从而与更深远的时空相连。2024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旨在强调博物馆在知识传播、教育创新以及学术研究中的核心角色,通过博物馆激发公众对历史、艺术和科学的深度理解和探索。

南都记者获悉,为了对应这一主题,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广州主会场系列活动的主题定为“观往知来·润物无声”。8000多名观众走入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西门高大的“博物馆小镇”门楼,经过“观往知来·润物无声”的门对,在古意盎然的主会场中展开一段文化旅途。

南方都市报、N视频为此组织了一场特别直播,邀请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冯清源当嘉宾,带领各位文博“客官”到现场体验。扫码可观看直播回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小镇”展现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主题是‘观往知来·润物无声’,‘观往’是指感悟广州作为历史名城、千年商都、英雄之城的厚重底蕴,而‘知来’则是奔赴点燃理想之光,谱写新时代华美乐章而锚定奋斗的目标。”站在广州艺术博物院西门高大的“博物馆小镇”门楼前,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冯清源对南都记者表示,“我们回应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着‘润物无声’ ‘以文化人’的教育体验。”

在位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阔大中庭的会场主舞台,有以院藏“千字文”书法作品为灵感打造的原创曲目“千字文之歌”吟诵表演,有首次发布的广州市“文化寻宝地图”——6条全新博物馆研学路线,有金牌讲解员讲述的红色故事……展现出广州地区博物馆将馆藏资源和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文化产品的强劲势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小镇”沉浸式空间。

“博物馆小镇”沉浸式空间是本次广州主会场最大的亮点。自然光线从屋顶巨大穹顶倾泻而下,与白色弧形墙面一道将古色古香的小镇环抱其中,营造出既传统,又时尚的视觉效果。小镇分为驿站、珍宝斋、堡垒、集市、学堂、瓦舍、医馆、穿越隧道8大场景。近40家博物馆(院)及文化创意单位精心设计的摊位、活动共同构成科技量满满,体验感十足的“文创+”沉浸式街景。

在小镇中,既可以穿梭于街巷之间,体验汉服换装、手工艺制作、趣味游戏,如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古韵今风”青绿小景制作、“寻古之美”插画填色,广州博物馆的“穿粤记”桌游现场互动体验,南越王博物院的“南越工坊”漆画、滚章手工体验;也可进入烽火岁月、革命年代,参与名人、党史知识有奖问答,进行桌游互动;还可在“穿越隧道”中亲手操作数字互动体验装置,“足不出户”打卡远程文博景点。众多参与其中的游客热情高涨,纷纷表示,新颖的活动设计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自己更加懂得如何多角度地“打开”一家博物馆。

在活动现场,多家博物馆带来了全新开发的文创产品,如文创雪糕、手办盲盒、桌游套装等,引得观众慷慨解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朋友现场参与活动。

广州艺术博物院还在现场推出了“青少年原创艺术与商业培育计划”,五位经验丰富的年轻主理人携手30位素人小摊主,在美术馆内搭建起一座青少年集市,吸引了大批同龄人来锻炼“财商”。

文博界大咖共议数字化挑战

在活动当天下午举行的第三十二届GITF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让文物活起Live ”文物新生分享会上,多位国内外文博、旅游领域专家围绕“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的创新之路”“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教育与研究的融合与创新”主题展开讨论。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正大力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动VR技术、体感技术、高清显示技术等在博物馆落地应用,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实景式游览场景和体验空间,5G赋能南越王博物院智慧化创新应用项目获全国5G应用征集大赛文化旅游专题一等奖。

夜间博物馆依旧精彩!18:00到20:30,“名画夜读——艺术家带你看展览”活动在艺博院举行。观众们在专业艺术家们的带领之下,穿梭于各个展览之中,深度享受艺术的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直播:N视频记者 曾俊豪 邹卫 实习生 谢炜杰

摄影:N视频记者 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