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作家老舍的。

在那动荡的10年里,他被拉出去游街、批斗,身心伤痕累累。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发现大门紧闭。

他被锁在了家门外。老舍意识到,他有家,却回不去了。

没有妻子的体谅,没有儿女们的支持,老舍没能熬过第一年。

老舍是名人,尚且如此;在我们老家,普通人也上演着这样的悲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算算时间,那还是50年前,我妈都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丫头。

在我们那个大山村里,被批斗的对象其实很少。大家都一个字:穷。

穷的可怕,穷得一致。

既然都这样,那还能斗谁呢?

地主的后代,会计员,书记……还有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

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我们那里的一位老师。

他姓周,老一辈叫他周老师。新中国刚成立时,他是我们那里第一批上过学、肚子里有墨水的人。

自然,他成了老师,教书育人。

原本,生活平静快乐,山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望,犹如对土地的热爱,周老师都被他们感动了,发誓一辈子教下去,让孩子们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世界。

只是,他的念想,在70年代初戛然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年代,时局动荡,那种紧张的气氛也传到了大山里。

每个人明哲保身,哪怕在我们那个与世隔绝的山村里,人们心有戚戚然。

但年轻一代情绪异常高涨,热情澎湃,他们到处集会,唱大戏,发誓要抓住任何牛鬼神蛇。

周老师到处小心翼翼。

他是知识分子,处境很艰难。他压不住自己的学生们,还担心自己被他们反压。

其中,包括他刚好18岁的女儿。

他不知道女儿在外干什么,回到家里,他也不敢多问;但女儿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可怕。

父女的关系,降到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天早上,周老师照常去学校上课。他的妻子帮他拿了公文包,送他到门口。

周老师想起来,中午有事要忙,让旁边立着的大女儿中午送饭给他。

原本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却点燃了女儿心中的怒火。她大叫着说:

“你就是一坏蛋,还要我送饭,门都没有!……”

在这里,其他恶毒的话就发了,当然也发不出来。总之,老舍曾经被骂过的,周老师也经历了一遍。

他默不作声,拿起妻子递过来的公文包,走了。

到了晚上,周老师都没回来。

妻子开始担心了,跑去学校找他。她找了好久,发现周老师安静地躺在校园角落里的草丛堆里,死了。

那一年,周老师才40多岁。

不能说是女儿的话杀死了他,是他见到这个热爱的世界黑白颠倒,失去自由,他已没了活下去的意志。

或许,他不想连累家人,哪怕他们早已抛弃了他。

所以自杀, 成了他最大的坚守与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是关于画坛奇才黄永玉的传记。

里面讲了一件往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当时,动荡已见消退之势,但天空依然阴云密布,太阳躲在云雾里,正努力挣扎着,盼望把自己的光芒遍洒大地。

画家黄永玉邀请几位友人来家里做客,其中就有钱钟书老先生。

黄永玉对钱老说:

“你是不是有一个学生,说要抄你的家,砸你的书房,撕毁你的书籍?……来,告诉我,他是谁,我非把他教训一顿不可!”

作为朋友,黄永玉如此仗义,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胆量,更是一种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那个时候,儿女不是儿女,妻子不是妻子,亲人不是亲人,见惯了冷若冰霜,甚至出卖为荣,突然见到这种情谊,特别让人感动。

幸运的是,曾经的阴霾早已消散,人间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老舍曾经的无奈,周老师曾经的彷徨,都已得到世人的宽慰。

离开这个世界前,他们的身心是疲惫的,但他们的灵魂永远是干净伟大的。

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意识到美丑有别,善恶有报,人性的光辉终究会回到身边。

一起共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作不易,请勿抄袭,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