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根据陈冬烨口述整理,个别细节合理虚构】

1972年,《解放军文艺》刊用了我写的一篇反映连队战士活学雷锋的稿子,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知道了我,他升任师长时还把我带到新部队。

我的家乡在桐柏山区,那里是老区,上小学的时候,我听到了许多英雄的故事,但由于那时候课外书很少,上初中的时候,我偶尔从同学那里看到过一本书《桐柏英雄》,没想到刚看几页就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下课后不写作业,从下午放学一直到深夜,就连吃饭也不松手,我一连看了三天才看完这本书。

这本书描写了我军挺进桐柏山,开辟桐柏根据地的战斗故事,涌现出了赵永生、赵小花、韩梅霜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我被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然而,更吸引我的是,赵永生他们在极为艰苦的环境里,与敌人进行战斗的英雄事迹,这些人物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时间久了,军人和军人的神圣使命,便成为种子永久地留在我的心里。

1967初中毕业后,家里没钱,更重要的我是一见数学就头痛,因此,我没有上高中,和一帮小伙伴一起,天天玩,三夏农忙时跟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转眼间到了1970年,这一年的深秋部队来征兵,已经18岁的我,脑海里再次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永生等战士的形象,在英雄精神的激励下,当兵的念头如星星之火般燎原,我们兄弟姐妹8人,家庭负担相当重,我一说想当兵,父母举双手赞成。

11月20日,我顺利通过征兵体检和政审,当天就领到了入伍通知书和崭新的绿军装,当我把新军装领回家的那一刻,我们家围着我,兄弟姐妹们急不可耐地打开背包,抢着试穿我的新军装,那一刻,我成了全家人的焦点……

22日上午,我们到武装部集合后,下午就被十几台挂着帐篷的军用卡车拉到了南阳火车站,没想到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早已有几百名新战士在等着,晚上,我们一起登上了列车,第三天黎明时分,一台台军车把我们接到了营区……

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到了工兵连,短暂的下连教育后,我们投入到紧张的日常训练生活中。

一个周末,我到连队通讯员方成军的房间去玩,方成军和我是老乡,一个村的入伍前都认识,现分到了一个连队,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他的房间后,我看到桌子上有几本杂志,我顺手拿起一本,看到杂志的名字是《解放军文艺》,我也就翻看起来,这是我入伍后第一次看到这本部队的文学期刊,一看到文艺范儿的军队杂志名称,我就觉得很亲切。

我和方成军说,我想借这本杂志拿回去看几天,方成军连忙拦住我,说这一本是新来的,今天刚到,准备送给指导员先看看,我说有这样的旧杂志没,成军从桌子下面给我找出了三本,我一看我都没看过,于是,我就把杂志带回了宿舍。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只要回到宿舍,晚上睡觉前,中午休息时,我都会拿起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看上一会儿,里面有小说、报告文学,还有诗歌和散文一类作品,我看完三本期刊后发现,杂志里有许多一线连队战士写的文章,读完他们的文章后,我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我上学时不喜欢数学,可我喜欢上语文课,像《桐柏英雄》那样的优秀课外书,我还读过不少,而且,我还看过《鸡毛信》、《南征北战》这样的小人书,少年时代读过的书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

我喜欢上作文课,别人头痛的作文我却写着很轻松,老师经常在我的作文后面留下“很好、不错!”“想象丰富,继续发扬”的批语,我的多篇作文被当作范文,张贴在教室后面的优秀作文栏里。如今,看到《解放军文艺》后,我内心萌生了写一下身边战友的冲动,但写什么呢,我一直在纠结。

1971年5月的一天,指导员给我们上学习雷锋事迹的教育课,坐在会议室里,听着指导员给我们讲学雷锋的故事和兄弟部队好的做法,我忽然想到,何不写写我们连队战士学雷锋的事情呢?

说干就干,之后几天里我一直在搜集线索,思考如何想写、怎样下笔,从哪切入,又如何收尾,一遍遍地回想着自己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战友学雷锋点滴细节和感人瞬间……

一个周末,我花了一天时间,终于完成了连队战友这样学雷锋的稿子,后来照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杂志上别人文章的样子,反复修改后,一笔一划滕写到买来的稿纸上,贴上8分钱邮票,照着杂志上面编辑部的地址寄出了稿件。

这是我到部队后写的第一篇稿件,我感到自己写得很认真,也费了不少的时间,自从我寄出稿子后,就一直留心每天来的报纸信件,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没有消息,三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一点动静,渐渐地,我死心了,也许自己写的稿子不行,编辑部老师压根就没看到,在一遍遍地自我否定中,这件事我渐渐淡忘了。

10月的一天,方成军取报纸回来,突然给我送来一封来自解放军文艺的信件,信封上写着陈冬烨同志收,打开信一看,是编辑老师的来信,信中写我寄去的文章他们已收到,稿子有基础,但缺少生动细节,文章结构也要作下调整,语言还需认真打磨……

收到编辑老师的来信,我十分激动,没想到素不相识的编辑老师,会给我一个偏远部队的战士回信,而且还提出了这么多中肯的建议,但是仔细一想,编辑老师提的每一条意见,落实起来却并不容易,我一下子犯了难。

但是我转念又一想,编辑老师没有全盘否定我的文章,要不然他就不会给我回信,老师能回信,指出问题所在,说明这篇文章还有希望,按老师说的修改,就有发表的可能。

于是,我又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采访,挖掘细节,按照老师的提醒,逐条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修改,边改边默读……十天后,当我把再次修改滕写到稿纸的文章寄给编辑老师后,我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1972年2月的一天,我在翻看最新一期的《解放军文艺》时,突然发现在部队生活专栏里出现了我的名字,在再仔细一看文章,是我写的,只是编辑老师取了一个更有文艺范儿的名字:身边雷锋在行动。

那一刻,我激动得直接蹦了起来,我忘记了蹦的地方是连部,是通讯员方成军和文书合住的宿舍,我得意忘形的样子,吓到了方成军和文书,文书是一位经常给连长、指导员整理抄写材料的老班长,他们马上围过来一看,确实看到了我的名字和文章,他们也十分意外,文书拿着这期杂志直接去到了指导员的房间……

后来,冷静下来后我仔细读了自己的这篇文章,发现文章多处被编辑老师修改过,而且老师修改的段落、句子,语言精炼,明显通顺了许多,而且立意更深了一些,我自叹不如,明白自己的文字太青涩了。

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篇文章,却改变了我在部队的生活轨迹。

就在这篇文章刊发10天后,指导员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说,我的文章他看了,而且巧的是,团政治处林主任也看到了这篇文章,林主任来电话,说没想到我们连战士写的文章,竟然刊发在全军性的大刊物《解放军生活》上,文章虽然一千多字,但意义非凡,破下了我们团在《解放军文艺》上稿零的记录……

4月,我被调入团政治处新闻报道组,我的任务就是写稿,为了完成稿件采写,我没了节假日,经常忙到后半夜,后来,我写的稿子陆续登上了军区报纸和驻地党报。

一次上厕所时,我遇见了团长,吓得我连忙站到了一边,给首长腾地方……首长却笑笑,你是小陈吧,我看过你的文章,写得不错!

1973年6月的时候,我听干事们悄悄说,团长将要提升了,说是到另外一个师当副师长,然而,当8月份命令下来时,团长却直接被提升为师长。

我是战士,受接触范围限制,我不知道团长的成绩和功劳,但上级直接任命,就是对他工作的充分肯定。

然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就在团长到另外一个师当师长时,他却给我们主任说带我过去,我和团长不熟悉,更没有过多少接触,首长竟然提出带我走,令团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的领导和同志们感到意外,我也很意外,但林主任通知我,首长的车在楼下,要我随车走,我简单收拾下自己的随身物品,匆匆坐上了首长的车,我的心砰砰直跳!

后来,我到新单位后,直接被送到干部集训大队集训,8个月后,我被任命为师宣传科的干事,之后,我在师、军和别的部队又工作了24年,1997年,在部队转隶和整编中,我以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的身份转业,离开了寄托着我青春岁月的部队。

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找的,想出人头地,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努力奔跑吧,生活不会亏待每个心中有光的人!

【文章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图片源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