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深秋的一天,被捕候审的川岛芳子在几名壮汉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溜出了北新桥炮局监狱的后门。

她匆匆赶到肃亲王府,找到十七格格,悄声说:“马汉三准备把我遣送日本,你留在北平也不安全,不如跟我一起走吧。”

见到突然现身的川岛芳子,十七格格金默玉怔了怔,缓过神后,她冷冷地说:“要走你自己走,我没当过汉奸,没害过同胞,我不走。”

川岛芳子知道自己不宜久留,愤愤地瞪了金默玉一眼,转身便飞快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1918年出生于辽宁旅顺,父亲是肃亲王善耆。

善耆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十世孙,官至民政尚书。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清王朝就此终结,但晚清遗老遗少们仍醉心于复辟清室,其中以善耆为甚。

溥仪退位时,善耆痛哭流涕地反对退位,并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

退位诏书颁布后,他搬到日本右翼分子在旅顺给他备好的房子,开始与日本人勾结,密谋复辟。

他甘受日本右翼指使,策划了两次满蒙独立运动,还把自己第十四个女儿爱新觉罗·显玗过继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做养女。川岛浪速又给这位十四格格改名川岛芳子,精心将她培养成一名间谍。

善耆搬到旅顺的第六年,第十七女金默玉出生。

善耆有一位王妃、四位侧妃,金默玉和川岛芳子皆是四侧妃所生。他对这个最小的女儿同样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如十四女般助自己匡复清室。

为此,虽然已经没有皇帝,善耆仍在府里沿袭清宫的礼仪。

请安、跪安不可懈怠;

坐要规规矩矩,只能坐半个屁股在凳子上;

说话要慢条斯理,扭头时耳坠子不能有丝毫摆动;

吃饭要注意形象,不能夹远处的菜,须等仆人代夹;

可这十七格格天生叛逆,受不了这些繁文缛节,因此被姐姐们笑话是“革命儿”。

此时的肃亲王府虽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但府里仍有一百多位仆人,每当仆人照规矩给十七格格磕头请安,她都连连摆手:“免了免了,起来吧!”

王府女眷一起去看卓别林的电影,旁人都谨记笑不露齿,金默玉却会开怀畅笑。

姐姐们轻声提醒她注意仪态,她索性坐得远远的,笑个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往自由的天性,注定了金默玉不会像姐姐那样服从于父亲安排的命运,而是靠自己走出了晚清王室的悲剧。

复辟活动屡屡失败后,肃亲王在1922年抱憾病逝。没了父亲管束,金默玉的哥哥们先后染上鸦片,肃亲王府随即落入川岛浪速的控制中。

1927年,川岛芳子在川岛浪速的安排下,回中国与蒙古王公巴布扎布的二儿子甘珠尔扎布成亲,金默玉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十四姐。

婚后,川岛芳子在甘珠尔扎布身上看不到复兴清室的希望,二年后与他离婚,利用自己的美色在东北搜集情报,伺机与日本里应外合,复辟清室。

依据川岛芳子提供的情报,日本在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侵占东三省。

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扶植溥仪为皇帝,并任命川岛芳子为安国总司令。

伪满洲国建立后,金默玉被家里送去日本读贵族学校,同去的都是满清皇室的后代。

不久后,因珍珠港事件爆发,金默玉未能完成学业,便回到了北京。

此时的她已成长为一个有追求的新青年,渴望成为一名记者或演员。

家人大惊,堂堂王府格格怎么可以抛头露面做职业女性呢?

在家人的阻挠下,金默玉没能成为记者或演员,而是在一家日企寻了份顾问的工作,薪水很高,且不用坐班。

可自幼锦衣玉食的她对钱没有概念,亲戚朋友买东西,一律记她账,以致月月预支工资。一年下来,她不但一分钱没挣到,还欠公司钱。

1941年,川岛芳子也回到北京,住在东四九条胡同。因为最喜欢小妹,她希望金默玉和自己同住,但金默玉不喜欢她身边总围着不三不四的人,于是拒绝与她同住,还尽可能躲着她。

川岛芳子恼羞成怒,一次,她冲入王府朝金默玉大发脾气,甚至举起军刀抽打她。最后在哥哥的劝阻下,她才悻悻作罢。

此后,金默玉再未见过川岛芳子,直到她被捕后越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肃亲王府被国民党征用。1948年秋,国民党节节败退,金默玉的哥哥们纷纷逃往海外。

因为前路未卜,他们都留下孩子交给小妹照顾。

临行前,大哥拉着金默玉的手流泪道:“我把孩子暂时托付给你,以后我会回来接你们的。”

金默玉安慰哥哥:“你放心地走吧,只要我活着,绝不会让孩子们饿死。”

金默玉虽是笑着向哥哥许诺,但她心里并没有底气。

因为,哥哥们留下了足足6个孩子,还有一个老保姆母女俩,她需要养活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家9口人,而她的全部财产只有哥哥们留下的100块钱。

哥哥们染上鸦片后,早把肃亲王在北平、旅顺、大连的房产卖光,家里只剩下古董和钢琴、沙发、留声机还值些钱。

金默玉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东西,又给别人织毛衣、洗衣服,才勉强凑够一家人的伙食费。

独自撑了两年,金默玉在1950年末收到了大哥寄来的生活费,生活终于有了改善。

但饱经生活磨砺的她早已不是过去花钱无节制的格格,她明白,一定要有所规划,生活才不会再度陷入窘迫。

于是,她利用这笔钱开了一家西餐厅,结果顾客寥寥。后来,她观察到川菜馆在北京很受欢迎,便转型做川菜,生意终于日渐兴隆起来,吴祖光、老舍、齐白石等名人都是她餐馆的常客。

不同于其他没落贵族的怨天尤人、愤世嫉俗,金默玉迅速适应了新时代和新身份。这份适应力,让她在时代的洪涛巨浪中掌控住了自己的命运,并为一大家人撑起了一片晴天。

生活稳定后,金默玉终于有了闲暇时间。

她从小喜欢国画,还曾师从国画大家陈半丁,闲暇时,她便经常去和平画店赏画。

一天,她被画店里一幅荷花图吸引,驻足欣赏良久。画店经理便介绍她认识了这幅荷花图的作者马万里。

恰巧,这位马万里是吴祖光的老乡,吴祖光见金默玉一直未嫁,马万里是妻子新丧,便热心地牵起了红线。

1954年,36岁的金默玉嫁给了马万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礼服是借的,请帖是马万里用毛笔写的,金默玉心里仍欣喜不已。

毕竟,她的姐姐们都被家里当作联姻的工具,嫁给了蒙古王爷。家里当初安排她的婚事时,她就不甘地朝他们喊:“我的事,你们谁都不要管!”

现在她自己选择了相伴一生的人,与姐姐们相比,已是最幸运的一个。

婚后,马万里特意为金默玉刻了一方“默玉秘藏万里万画之一”的印章,凡是金默玉喜欢的画,他都会盖这方印章。

因为志趣相投,夫妻俩感情十分和谐。心无挂碍的金默玉又一鼓作气考进了北京编译社,被分配到日文组工作。

有了中意的爱人,又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金默玉非常珍惜当下的生活。

她以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可是仅仅四年后,生活再次向她发难。

1958年2月初,她因牵涉含糊不清的历史问题,在家中被逮捕。为此,她被判十五年有期徒刑。

为了不连累丈夫,狱中的金默玉主动提出离婚,独自承受漫长的牢狱之灾。

从格格沦为阶下囚,身份的巨大落差并没有击垮金默玉。

监狱里没有梳子,她用牙刷一点一点地刷头发;衣服破了,她用碎布在窟窿上缝些碎花,把自己收拾得整洁体面。

她还是个热心肠,主动帮狱友写材料、打饭,成了受狱友欢迎的金班长。

突然跌落低谷,人往往会陷入消沉沮丧的情绪中。金默玉虽身陷囹圄,却心向阳光、积极乐观。这份好心态,令她安然度过漫长的牢狱之灾,迎来命运的转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55岁的金默玉刑满出狱,被分配在天津茶淀农场,成为一名种地养鸭的农场工人。

因为从未从事过重体力活,金默玉的双手经常被笨重的铁锹磨得血迹斑斑。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农场,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

见金默玉经常手掌流血,农场专家施有为默默送给她一把自制的小铁锹和一本日语版的《人民中国》。

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好感,金默玉坦率地告诉他:

“我们能够相识是缘分,但我要向你说明:第一,我出身不好,我的父亲是清朝的王爷,我的姐姐是大特务川岛芳子;第二,现在我没有任何财产;第三,我的年龄是农场女工中最大的,我身体也不太好。”

听完她的介绍,施有为郑重地说:“我没钱,也是穷人,你的出身我早知道,没关系的,况且我喜欢有文化的人。”

当时,金默玉希望在农场分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见施有为是个实诚人,便接纳了他。

两人向农场申请结婚后,如愿分到了一间房子,金默玉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可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牢狱之灾,又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金默玉的脊椎病变,患上了脊椎骨质增生、骨髓炎、腰肌劳损等病症,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收入随之骤减。

为了有份自食其力的工作,1979年,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出身和经历,并表示,现今自己身体不好,从事不了体力劳动,但头脑清醒,可以从事脑力劳动,希望能够给予相应的工作。

不久,从北京来了3名工作人员到农场核实情况。

工作人员回北京后,金默玉终于得偿所愿,被调到北京市文史馆做馆员,摆脱了完全依靠繁重体力活谋生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她在日本留学时的同窗设法联系上她,邀请她去日本定居,好好疗养身体。

金默玉很感动,但她不想离开新生的中国,便婉拒道:

“我是中国人,虽然受了委屈,可毕竟过去了。作为中国人,日本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国家。况且,我大半生都虚度了,如今国家正在好转,我应当为国家做点事情。”

当时,中日邦交已正常化,日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金默玉决定办一所学校,为国家培养日语人才。

于是,年近耄耋的她在北京和日本之间来回奔走,努力说服以前的同学和同事加入自己的办学计划中,并四处筹集办校经费。

奔波数年后,她的日语学校终于在1996年5月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国内设施最齐全的民办日语学校。

90年代末,金默玉又在日语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了廊坊东方大学城,此后一直住在廊坊,默默致力于教育事业,直至96岁病逝。

晚年里,金默玉在一次访谈中回顾自己的一生,说道:“我的一生波浪万丈,但高处我这样,低处我也这样。”

从格格到犯人、农场工人,再到教育家,金默玉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可她却活到近百岁,她的长寿秘诀,正是她口中的“高处这样,低处也这样”。

正所谓:“百病皆生于气,万病皆源于心。”

心态平和,便是最好的长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