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摩根士丹利(大摩)宣布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评级从“有吸引力”下调至“与大市一致”。

揭示了摩根士丹利对中国地产未来的多重担忧。

大摩的报告中指出,尽管在政策环境的逐步放松以及投资者情绪回暖的推动下,中资地产股自今年5月中旬以来已经实现了约20%的显著涨幅,但这样的市场表现并未能掩盖住行业基本面的疲态。

换言之,股价的上涨更多的是基于市场情绪和预期,而非实质性的业绩改善。报告进一步提到,当前房地产市场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其一,楼市尚未见底,市场供需关系依然失衡,库存压力依然沉重。

政府推出的房地产库存清理计划,虽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但实施效果可能会因资金筹措不足而大打折扣。这种担忧是合理的,因为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房地产行业的关键因素。

其二,民营开发商的处境仍然艰难。

他们不仅要面对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还要应对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住房以旧换新”政策和高线城市限购全面取消的背景下,市场普遍预期这可能会导致二级市场房屋供应量激增,进而加大短期内的房价下行压力。对于民营开发商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并非一蹴而就。

政策的放松和投资者情绪的改善虽然是积极信号,但真正要实现市场的全面回暖,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更多实质性的政策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摩此次的评级下调,无疑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但也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市场动态,而作为政策制定者,也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动态,制定出更加符合当前形势的政策措施。

大摩的评级调整,是对未来走向的一种谨慎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