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江黑猪(资料图)

在内江市市中区,猪已经过上住别墅、听音乐的安逸生活了。

5月17日,走进位于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的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从高处放眼望去,三栋中式风格的大型建筑一目了然,内江猪就在这里生活成长。

据了解,内江猪是在内江地区驯养了1800年以上的优良地方猪种,因全身被毛黑色又称“内江黑猪”,是全国首批、四川第一个纳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目录的地方猪种,具有体格大、配合力好、抗逆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其肉质鲜美、口感细嫩香糯、回味浓郁,是做回锅肉等川菜最安逸的食材。

作为内江黑猪产业发展的践行者,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60万头生态内江黑猪农牧循环产业园,依托内江猪的遗传资源,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科院、内江市种猪场建立研究平台,开展内江猪繁育选育工作,着力培育华系种猪。

“通过5年到7年时间的繁殖选育,公司直属繁殖场内江母猪达到3万头,每年生产销售加工商品内江黑猪60万头左右。”该公司总经理王丽芳表示,公司在保种、育种、育肥、屠宰加工、冷链配送、生鲜连锁、餐饮等环节均有布局,即将建设20万吨生物饲料加工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猪回锅肉

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张仪介绍,内江黑猪的核心母猪群体均分布在市中区,该区也是内江黑猪的核心产区,在发展壮大黑猪产业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当前正以全产业链构建和保种育种为重点推动内江黑猪特色产业发展。

该区主要依托四川恒通内江猪保种繁育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采用“国家级保种场+龙头企业扩繁场+食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探索统一品种、统一饲养模式、统一安全质量监控、统一保险、统一收购屠宰、统一加工销售、统一品牌管理的标准化发展道路,已初步形成保、育、产、屠、加工、销的“内江黑猪”全产业链布局。

在保种育种方面,建立“活体保种+基因备份”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全区共有“内江黑猪”国家保种场1个、国家级保种备份场1个、原种场1个、二级扩繁场1个,同时有序推进“内江黑猪”新品种配套系培育工作。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该区全年出栏“内江黑猪”7.5万头,实现产值4.65亿,年末存栏4.5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500余头;2024年一季度出栏“内江黑猪”2.8万头,主要销往内江本地和成渝两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