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努力向前的小蜗牛,不要因为他走得慢而一直催促、打压。

面对总是“慢半拍”的孩子,我们不妨用爱和耐心慢慢浇灌,静待花开的时刻到来。

作者 | 枫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一个很讲效率的人,偏偏,我却生了个慢半拍的儿子。

说话慢,走路慢,反应慢也就算了。

最要命的是,他学什么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在班上一直是吊车尾的存在。

学校减负,作业少到不行,很多孩子,在课间就已经写完作业了。

可他却能从晚七点半,写到十点多,还是我催着吼着,才艰难完成的。

也因为拖沓,儿子每次考试,就没有一次能把题全部做完。

为此,老师还多次私信我,让我多用点心,毕竟孩子才二年级,正是稳固基础的时候。

但说实话,我真的不能再用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我的学习经验,提高效率,无非就两点:

一是做时间管理,二是提升专注力。

所以,我买了个番茄闹钟,教他分类作业,从而保证每种作业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但是,他永远不慌不忙,遇到难题,做不出来就一直做,从不肯往下做……

最让我无语的,是他稀碎的专注力。

抄写生字词时,那些汉字,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还经常把验算好的答案,直接写到了旁边另一题上。

所以每次他写作业,我都时时刻刻守在边上,提醒他专注,催促他快点,还要耐着性子给他讲题。

但面对这么一个不开窍的孩子,你投入的越多,越是容易崩溃和失望。

在儿子一次又一次拿回不及格的卷子时,我还是失控了,我忍不住大声咆哮,拍桌子怒吼:

“为什么不能认真点,写快点?人家都考双百,你考60分,你好意思吗?”

“为什么脑子就是不能转弯?你是猪吗?猪都教会了,你还不会!”

刚开始,我骂他,他一声不吭,默默抹眼泪。

后面骂多了,他就恨恨地瞪着我,冲我大喊:

“我不喜欢上学!我不喜欢写作业!也不喜欢你这个妈妈!”

我和儿子的矛盾因此不断升级,亲子关系也僵化,他变得愈发厌学。

我身心俱疲,拿他没办法,只好拼命的向外寻求解药。

那段时间,我的床头书目,还有早晚收听的音频,基本上被各种育儿课题占据了。

甚至,我还带着儿子去医院看了儿童心理门诊,检查是否有学习困难综合症。

多项评估做下来之后,儿子各方面能力水平显示一切正常。

我不愿相信,又和医生列举了儿子的种种问题,医生却说:

“如果你坚决认为孩子有问题,有可能问题未必在于孩子,而在于你,你太焦虑、太着急了!”

当时的我,却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毕竟,当下的大环境就是激进的,内卷的,他已经比大多数孩子慢了,我再不拽着他前行,等着他被时代抛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一天晚上,我无意刷到董宇辉的一段视频,我这才意识到,我为什么错了?

董宇辉说:

“苹果熟的晚,是在给自己储存糖分,花开的晚,是因为花期未到。
所以,不要担心你家的苹果熟的比别人家晚,那说明你家的苹果要比别人家的都甜。
如果孩子在成绩上没有开花结果,那说明孩子要成为一个松柏之才,你要有那个心态,要有一个耐心。
有一种晚,是在经历,是在成长,是在提供走向成熟的养分。”

董宇辉还说,他从小就是一个比较笨,反应慢的孩子。

小时候,父亲带他去嫁接果树,明明很简单的操作,他却怎么也学不会。

父亲没有因为他笨手笨脚而责备他,反而趁着他不注意,偷偷跑回果园给他的那些果树全都嫁接好了。

第二年,果树全都活了,董宇辉也因此变得自信,觉得自己能干。

初中时,董宇辉因为英语基础太差,经常考倒数第一。

为了能学好英语,董宇辉只能下笨功夫:反复背诵整本书,背完课本又背课后题,再背试卷。

背不下来的,他就写在手臂上,吃饭走路都在背,好几次,还因为没看路摔得一身伤。

这期间,妈妈从来没有拿他跟人家比,更没有否定打击他,反而特别心疼。

所以每次他一回家,妈妈就会对他说:“儿啊,我想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子。”

自始至终,比起世俗的成功,妈妈更希望他健康、快乐

也因为父母不焦不躁,不吼不骂,董宇辉才能不气馁,不放弃,一直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积累知识,提升自己。

这才有了如今才华横溢、自信大方的他。

每个慢孩子,都值得父母深深的理解和等待。

反观我,却把打击当教育,一遍遍的质问儿子“你为什么不行”,却从来没有想过“他凭什么行”?

是我,亲手用否定、用吼骂浇灭了儿子的信心。

是我,把“蜗牛”当“兔子”撵,着急地拉着他向前奔赴远方,却没有看到,他已经拼尽了全力……

那一刻,我才终于意识到:

教育,其实是播种。  

需要三分“教”的智慧,更需要七分“等”的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认清并接受了孩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落后于人的事实,决定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和等待。

但静待花开,不等于放任不管。

先在心态上保持希望,相信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观察并接纳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才能因材施教。

所以,我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修炼成长型思维。

一时的成绩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思维落后,认定孩子就这样了,动辄打骂、批评、贴标签。

让本就落后的孩子,还没体验到成功,就把“我不行”的信念烙印在脑海。

之前给儿子看学习困难的医生就曾跟我强调过: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不过20分钟左右。

并且,男孩大脑发育相对迟缓,理解能力差、语言能力弱、读写能力落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孩子慢如蜗牛,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如何看待这个事实,却是可以改变的态度。

父母觉得孩子完了,孩子便完了;父母相信孩子可以追赶上去,孩子就能赢在终点。

所以再辅导儿子学习时,我开始有意给他植入“暂未获得”的概念,即让孩子坚信:

我不是不行,只是暂时没有获得这种能力,但如果我找到办法、学习相关知识或技能,就能够获得这种能力。

比如,一道题目,我讲了三遍,五遍,儿子还是不会,我就告诉他:

“这题确实是有点难度,今天学不会没有关系,你可以先放一放,也可以自己再琢磨一下,明天妈妈再跟你讲这题,只要多思考多练习,我们一定可以拿下他。”

当孩子知道,落后是可以追赶上的,能力也是可以提升的,孩子就能始终保有一股信心和力量,一直向前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慢孩子因为学习的落后,很难从中获得价值感,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度很低,不容易沉浸其中。

随之而来的,孩子会产生畏难情绪,但越是畏难,孩子越是容易走神、磨蹭。

所以,我改变的第二步,就是遵循孩子的步调,降低期待。

具体怎么降,降到多低呢?

我给出的建议是,把期待降到孩子踮一下脚就能够到地方。

以前,因为班上大半的孩子每次考试都能考双百,所以我对儿子的要求一直挺高的。

但他每次却只能取得六七十分的成绩,两相对比,我心里不免失衡,指责、伤人的话也就脱口而出了。

后来,我把考试目标定到80分后,我明显没有那么焦虑了,也经常能看见孩子的努力和进步。

儿子独自做出了一道难题,我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哇,这么难的题你都会耶!

儿子随堂测试考了78分,我会给他鼓励:就差两分了嘞,下次你一定可以考到80分!

而儿子因为没有了情绪上的压力,目标也是可以努力够到的,那股学习的劲反而提上来了。

他现在哪怕只是少错一题,都会拿出来跟我大肆展示一番:妈妈,你看我比上次少错了一题!

多让孩子体验成就感和价值感,才是唤醒孩子学习兴趣的那把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有一位父亲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让人忍不住称赞。

他的儿子在学习上一直是个“学渣”,经常拖班级后腿。

但他却没有打击、否定儿子,而是透过儿子的不足看到了优点并给予肯定:

“儿子心理很强大,情商很高,比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心态还要好。

将来走向社会之后,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商,这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相信儿子会有美好的未来。”

是啊,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兔子,但即便孩子慢如蜗牛,也有自己的闪光点。

我改变的第三步,便是放弃单一的评价标准,尝试多角度看孩子。

事实证明,当我不再紧盯成绩,儿子身上处处有惊喜。

比如,儿子在学习上虽然一直笨笨的,但在他绘画上的表现却让人意外。

短短几节课后,他就能捕捉到细微的色彩变化,创作出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他还展现出了极高的自律性和热情,完全不需要我去提醒,每次还没到点就催我:“妈妈,绘画课快开始了,我们早点出发。”

正如那句话说的:“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

为人父母,我们不应该拿爬行的速度来断定蜗牛的价值。

而应该学会调整焦距,去看见,去欣赏,去相信孩子,为孩子注入希望和力量。

一个孩子,眼里有光芒,心中有自信,脚下才有力量。

最后,分享一段治愈人心的话:

“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去跺两脚。
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如果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那也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为你遮风避雨。”

养孩子就像养花,足够的耐心,鼓励和爱,就是最好的养料。

所以,如果你也有一个慢孩子,不要催他,而要坚信:步虽缓,行必致远。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