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衣者褚

《不要看起来太像一个记者|新闻实战》一文,着重强调了一个记者不能看起来太像记者,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记者很容易给采访平添很多麻烦。我还举例说,端个茶杯杯、夹一个公文包经常能混进一些特殊的新闻现场。

茶杯公文包、基层干部打扮,有时候是有用,但过分片面强调这些外形妆扮的因素,也可能会误导一些缺乏新闻实操经验的朋友,让他们误以为乔装打扮一下采访就能一帆风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新闻采访困难重重,乔装打扮往往只能在一些简单的突发事件现场获得一些零碎的信息,或者只能唬住机关大院门口的保安。比如我端着茶杯、拎着公文包混进了政府大院,也未必能在政府大院里获得有效的信息。

这几年,我每次去高校讲座或者受邀给媒体的记者编辑们做业务分享都会解释几句:作为一个时政记者,一个茶杯一个公文包怎么可能搞定一个市委书记甚至级别更高的官员呢?他们的茶杯比我高档,他们的公文包都不用自己夹自己提,他们根本不会在乎我这样的“基层干部”。

一定还有媒体同行或者资深的读者记得,这些年我采访了不少重要的新闻当事人:2010年前后曾多次采访时任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立军,2012年曾采访时任重庆市副市长、公安局长何挺,2014年采访了河南省原副省长、公安厅长秦玉海,同年独家采访到了河南洛阳潜逃副市长郭宜品的妻儿(当时媒体纷纷报道他的妻儿已经潜逃国外),2015年采访报道了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这些,显然不是靠端一个茶杯、夹一个公文包能搞定的。

形式上的某种特定模式,不可能每个场合都有用,尤其是时政记者。茶杯公文包,能忽悠的真的多数只是保安、门卫,这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后面你需要面对的官员形形色色,如何让他们开口,需要事先做很多准备工作,也需要对所要采访的新闻事件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如何突破官员,这是我到新闻媒体给他们的编辑记者培训新闻业务时经常会讲到的一个主题,但并不适合公开写出来。

我在新京报工作时的老同事刘刚转发《不要看起来太像一个记者|新闻实战》一文时提到,很多采访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他经常靠死磕和坚持才拿下很多独家。

很多资深的媒体人对此应该都深有体会,采访最大的技巧就是没有什么技巧,花时间花心思,用笨办法,坚持不懈地去不断尝试不同的突破路径。

2013年9月,江西赣州龙南县长期空缺县委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纪委书记四大常委,当地官场戏称“无法无天、无组织无纪律”。我赶去龙南县调查此事,一到县里就因为在县委大院的一间办公室里翻拍当地官方通讯录被发现而暴露了身份,随后的采访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就是每天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等机构部门扫楼,一个个办公室问,问完去赣州市委组织部一个个办公室挨着问,最终完成了报道任务。

在做湖南衡阳三任市委书记落马的调查稿时,也基本是靠每天在衡阳四大家的办公楼内一个个办公室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经常对自己的实习生说:采访没有头绪的时候,待在酒店发愁焦虑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出门去跑,一个个单位去敲门,一个个办公室聊天,一天聊20个人,有2个人提供的信息有用,10天下来也能有20个有效的信息源,采访总能想办法完成。

笨办法,是最好的办法,才是屡试不爽的好办法。

褚朝新
2020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