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满二候·靡草死 徐冬冬(绘)

小满二候靡草死”。

靡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要说清楚还真不容易。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靡草,葶苈之属。葶苈为何物?今人是很生疏的。古人的说法倒是不少,在《尔雅》《本草图经》《植物名实图考》《唐本草》《蜀本草》《野菜谱》《滇本草》等许多书籍中均有记载。

南朝齐、梁时的医药学家陶弘景说:“葶苈,出彭城者最胜,今近道亦有。母则公荠,子细黄,至苦。”《蜀本草》说:“葶苈,苗似荠,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黄,角生子黄细,五月熟,采之暴干。”《滇本草》说:“苈一名麦蓝菜,生麦地。’

简而言之,大致是一种可以入药的草。这种草除了药性,还有一个特性:至夏则枯死。

小满,是生命生长多么旺盛的时节啊!随着麦穗的抽浆渐渐饱满,天地间充满了即将丰收、生命迎来成熟的期盼和喜悦。可这个时候,靡草却死了。

为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靡草的生命周期和小麦基本一致。它是初春最早长出来的一种野草,到了此刻,生命渐渐衰靡。万物的夏天,却是它的秋天。

另一种说法是,它是喜阴的草类,枝叶细软,经受不住小满强烈的阳气,枯黄死亡。方氏日: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阳气盛极到一个高点的小满,万物的生,恰是靡草的死。

小满二候“靡草死”所蕴含的生命意义与哲学意义,让我动容。

不仅夏里有秋,其实春夏秋冬四季都是相连相融的,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寒来暑往中隐含着每一个季节的气息与烙印。春里有冬有夏也有秋,秋里有夏有冬也有春。四季如此,生命状态也是如此。

万物的生生灭灭随时在发生,生中有灭,灭中有生,即使在生命最为热烈的夏季,在孕育生命成长的夏季,也要时刻面临生命的死亡,或者说,一部分的生是以一部分的灭为依存的。

感悟到这一点,画家对《四季》每一幅绘画的创作,绝不会简单地一蹴而就,而是要反复渲染,通过层层点染,使四季的气息融入一幅画面之中。在表现夏之生命旺盛时,还有一种欲放还收的内敛;在表现冬之生命萧条时,又彰显着一种旷达和希望。

在北京西山,画家长久地观察着一棵树的变化。春天,新绿中带着柔嫩的黄,渐渐地,变成了翠绿,透着明亮。到了夏天,树叶的绿愈发深了,油亮油亮的,让人感觉到旺盛的强壮的生命力,又有一种生命专注于成长的沉郁。夏天的阳光穿过浓密的树荫,星星点点,斑驳在地,仰望树影,他似乎看到了一个孕育中的生命伴随着春夏秋冬一起向他走来。他为此特别创作了《四季》组画的一个分支《夏之叶》,来表达这种生命孕育的奇妙状态。

小满至,靡草死,生命是一个平衡不断被打破又去不断寻找平衡的过程。在夏之气韵的运动中,阳气不断上升,阴气不断地寻找阳气给予补充,达到瞬间的平衡,而这平衡与不平衡也在毫厘间,不停转换。

这寻求平衡与平衡被打破的转换过程,正是生命成长的历程。(文/徐立京 绘/徐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