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首歌叫《最熟悉的陌生人》,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时间就是人类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时间无时无刻不伴我们左右,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但时间对于我们来讲总是看不见摸不着,它就在你我身边,但我们就是不知道它到底在哪里!

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

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爱因斯坦之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人们一度认为时间的存在是绝对不变的,在每个人眼里,时间的流逝速度都是一样的,每个人的一秒都是绝对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时间的绝对不变性意味着时间与物质以及运动没有关系,时间是独立于万物而单独存在的,但人们并不认为时间是实在的物体,只是具有某种实际意义。

实际上,这种思想已经让人们陷入了某种唯心思想,人们既认为时间确实存在,但又认为时间什么都不是。很明显,这两者是矛盾的,实际上就等于否定了时间的存在,也否定了时间的物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能苛求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类对于时间的这种认知,这也太苛刻了,因为任何时代都有无法突破的局限性。要求古代人类把时间和空间认定为实体物质确实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类甚至会认为时间只是人们的某种感觉而已,时间根本就不存在。长期以来,人们甚至认为时间就是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太阳的东升西落和地球的转动让人类感受到了白天黑夜和一年四季变化。

如果我们身处太空,就不会感受到黑夜白天,也没有了四季,自然就无法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所以时间并不存在。这种观点认为时间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某种心理作用。

直到19世纪,人类对时间的认知才提升到了物理规律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以表达为“熵增定律”,让人们明白孤立系统里的熵总是会增加,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熵增的结果表现为混乱无序。熵增原理也意味着,我们的宇宙总是会无情地从有序走向无序,这个过程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体现出来的就是时间箭头。

爱因斯坦出现之后第一次对时间进行了具体化定义,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时间的存在,这也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全新时空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有机的整体,两者不可分割,必须同时存在,就像一个事物表现出来的两个方面一样,任何把时间和空间分开讨论的行为都没有意义。时间和空间组成了时空结构,我们就生活在四维时空里。

这种相对时空观彻底颠覆了几千年以来人们对绝对时空观根深蒂固的认知,第一次把时空联系在一起,并且还把时空观与物质运动联系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狭义相对论的几何背景是闵可夫斯基四维时空,而闵可夫斯基认为时间就是一种特殊的一维空间。爱因斯坦也从中受益,他提出了四维时空观就是这种思想,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整体,两者不可分割,实际上就意味着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一个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所谓的三维空间是不存在的,必须加上时间这个特殊的“空间”维度,才有存在的意义。

同时,无论是时空也是一种物质,也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与平时我们所看到的物质是一样的,都是客观实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物质,那么肯定会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物质发生作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物质以及物质的运动都会影响到时间和空间,速度和引力都会影响到时间和空间,具体来说就是时间膨胀效应和尺缩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引力越强,时间也会越慢。时间的相对论效应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而且早就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人可能会说“时间膨胀效应”只是观察者效应,确实没错,但不可否认的是时间确实会膨胀,会变慢,并不是钟表“坏了”造成的。就像“双生子佯谬”那样,哥哥乘坐亚光速飞船离开地球一段时间,返回地球后确实会发现弟弟表老了,而自己仍然很年轻。

总之,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一般我们都会认为空间是存在的,但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具体描述空间到底在哪里,时间也是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时间和空间,与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形状,大小,颜色,密度等很相似,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着,不是实体物质,是实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