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床头,家里的闹钟已经按时响起。

孩子在床上懒洋洋地翻了个身,妈妈站在门口,看着手表上的时间一点点流逝,心中的焦虑也在一点点增加。她开始用温柔的声音叫醒孩子,轻声细语,但那床上的小脑袋还是埋在枕头里,显得格外顽固。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妈妈的耐心也一点点耗尽,终于,她的声音变得尖锐而急躁:“快点起床,马上要迟到了!”这一声吼让整个房间都安静下来,孩子怔怔地睁开眼睛,眼里流露出惊慌与委屈,但却不再说话,只是默默地起床,心里仿佛沉甸甸的压了一块石头。

这个场景,每天在无数家庭中上演。孩子的不听话、父母的急躁,似乎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吼叫,仿佛成了家长们应对孩子不合作的唯一法宝。

可是,这种方式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答案显而易见,吼叫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一个妈妈曾在朋友圈中分享她的经历:“刚刚还在吼孩子,下一秒孩子又跑过来叫妈妈。孩子总是那么轻易地原谅父母,但如果是对同事或亲戚,关系修复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也许正是这种轻松的原谅,让我们觉得吼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其实,吼叫对孩子心灵的伤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

这个妈妈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吼叫孩子似乎成了情绪宣泄的出口,但这种出口却是用孩子的心灵健康作为代价。

有位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妈妈说,自从孩子上学后,她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差。孩子赖床、做作业慢、考试成绩不理想,都成了她吼叫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吼完孩子,看着孩子委屈的表情,她的心都在滴血。而吼叫多了,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和妈妈的关系也渐渐疏远。

有一天,因为玩具的事,她又吼了孩子,孩子哭着钻到奶奶怀里,说:“我不喜欢这个妈妈了,你带我走吧。”这句话像针一样刺痛了她。

所以说吼叫,只是父母一时的情绪宣泄,却给孩子带来了深深的伤害。

孩子的成长本来就伴随着各种问题,父母用吼叫解决问题,无疑是火上浇油。吼叫让孩子觉得自己犯了大错,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还伤害了和谐的亲子关系

更严重的是,吼叫留下的伤害,深埋在孩子心底,久久不能愈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不得不说,童年时期的创伤,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童年的创伤。长期生活在吼叫环境中的孩子,就像一本德国绘本里的小企鹅,被吓得魂飞魄散,内心充满恐惧与不安全感。

孩子们害怕发声,担心没有人听,久而久之,只能用沉默来逃避伤害。

而吼叫,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还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在吼叫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要么心怀恐惧,不知父母下一步会做出什么;要么畏首畏尾,做事提不起兴趣。

一些人自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父母的吼叫习惯,无意识中也会用言语伤人,虽然知道这样会推远爱的人,但却难以自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如何才能停止吼叫,修复亲子关系呢?

首先,家长还是要放下身段,去安抚那个被吼叫吓到的孩子。每当吼了孩子之后,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平复情绪,然后蹲下来,抱抱孩子,告诉他:“妈妈虽然吼了你,但妈妈对你的爱一点也没有减少。”

这样的安抚,对孩子而言,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其次,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父母的吼叫传递的是负能量,孩子感到恐惧,用“不说话”来抗拒这种能量。父母要引导孩子说出心中的真实想法,教会孩子如何表达和排解情绪,告诉孩子这只是情感的交流,而不是对错的纠正。

再者,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脆弱,父母也不例外。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事,父母需要找到合适的出口来发泄这些情绪,而不是让孩子成为情绪的承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因此,每当感到愤怒时,不妨在心里默数30秒,再开始说话。

如果情绪还未平复,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可能会说出让你难过的话,我们先安静10分钟。”这种方式既能平复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伤害孩子。

每天回家之前,先将自己的负面情绪说出来,意识到这些情绪是控制脾气的第一步。

遇到孩子做错事时,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说出来,既能平静下来,也是一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尝试用健康的方式,如跑步、做家务等,发泄负面情绪,然后再考虑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台梭利博士曾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吼叫,虽然只是父母一时的情绪宣泄,但对孩子的伤害却可能贯穿一生。

综上所述,孩子的心灵如同柔嫩的花朵,需要用温柔的言语和关爱去呵护。但是吼叫,只会让花朵凋谢,让孩子的心灵受伤。

父母需要意识到,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爱心的功课。放下吼叫,用温柔的话语去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成长。孩子在爱和关怀中,才能茁壮成长,成为心灵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