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4日,已然到了穷途末路的蒋介石经上海逃往厦门,随后在军舰的护送下逃往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据说当时台北机场昼夜飞机声隆隆不绝,足可看出匪首蒋介石的慌张和狼狈,而分裂祖国的这种行为也彻底让他沦为了历史的罪人。

蒋介石从政以来一直采用“任人唯亲”那一套,在逃往台湾的那批人当中自然不缺乏他的一些亲信。

可就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却彻彻底底背叛了蒋介石。

此人去台湾不久后就趁蒋介石无心管理之时,悄无声息的逃往了美国,同时还带走了7.5吨重的黄金,等到蒋介石得知消息的时候,更是大发雷霆,恨不得啃其骨食其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这个人究竟是谁?他为何要逃去美国?最终又落得个怎样的结局呢?

“马家军”初显锋芒,马家人扶摇直上

“乱世枭雄”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任何一个纷乱的年代都会涌现出不少英雄人物,同样也会催生出一些恶霸军阀。

近代以来饱受摧残的中华大地,自然也经历了一番这种痛苦的阶段,而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位出生于乱世的军阀。他的出现不仅没能改变历史的走向,还把我国的西北地区搞得乌烟瘴气。

这个人就是“西北四马”之一、曾有着宁夏“土皇帝”之称的马鸿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鸿逵

“西北四马”在那个年代是相当恐怖的存在,其中马步芳和马步青两兄弟自成一派,而马鸿逵和堂兄马鸿宾则组成另外一个小团体。

对外共称“马家军”的他们是宁夏地区名副其实的“地头蛇”,再加上他们凶猛狠辣的作战风格,就连当时内地的许多正规军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这支战斗力极强的“马家军”究竟是如何起家的?马鸿逵又是如何一步步勾搭上蒋介石,而后一跃成为宁夏“土皇帝”的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咱们还得从马鸿逵的爷爷马千龄开始说起。

1863年,还在清朝统治下的西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一个名叫马占鳌的人成为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马占鳌的手段极其高超,没过多久就将几乎整个西北地区都掌控在了他的手里,此举也引发了清朝统治者的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

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严,清政府立刻派左宗棠出兵西北,并且美其名曰“剿匪”。这种说法明显可以看出统治者缺乏底气,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不仅小瞧了那帮“土匪”,也高估了他们自身的实力。

在马占鳌的英明指挥下,清兵被打得屁滚尿流,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敢再进军西北。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旦清政府孤注一掷要灭了“马家军”,他们还是难以抵抗的。

可以说当时“马家军”的下场全看马占鳌的态度,一旦他头脑发热就很可能会葬送所有人的性命。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马鸿逵的爷爷马千龄站了出来,对他的这位侄女婿进行了好一番劝导,最终一力促成了“马家军”降清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马占鳌并非头脑简单的武夫,他后来也明白了马千龄的良苦用心,对待家族中的这位长辈也越发尊敬起来。就这样,马千龄这一脉不仅搭上了马占鳌的“发展快车”,也得到了朝廷的奖赏和青睐,就连左宗棠都称赞马千龄是“良回”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虽说当时的马鸿逵还没有出生,但他将来的路已经被爷爷给铺好了。

后来随着马占鳌势力的不断扩大,马千龄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他的二儿子马福禄还考中了清朝的武举人。

而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作为家中的小儿子,原本“马家军”中的大权是落不到他头上的。

可命运往往弄人,他的大哥马福禄在同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这样一来马福禄的职务和部队便落到了马福祥的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源于网络

痛失爱子的马千龄自然将希望都寄托在了小儿子马福祥的身上,马鸿逵也因此得到了最高的关注,从小他就被当作家族的接班人在培养。

出生于1892年的马鸿逵18岁就进入了甘肃陆军学堂深造,这一时期的他也接触到了不少先进的理念和思想。

马鸿逵所在的家族在降清后备受朝廷的关照,可他在接触先进思想后,要做新时代的缔造者,总是参加各种反清活动,甚至还加入了民主革命团体同盟会。

马鸿逵这种行为自然是值得提倡的,可他也因此被清军逮捕入狱,后来在爷爷和父亲的一番运作下才得以出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世凯

为了不让儿子继续干“傻事”,马福祥便让他进入了军队任教官职务,马鸿逵这才消停了点。

可好景不长,袁世凯领导的北洋军阀成为了新的主宰,“马家军”的发展也因此而受到了限制。

袁世凯为了巩固他的政权,要求各地军阀送自家公子入京学习,但其实就是拿这帮未来的接班人当人质。马鸿逵自然也无法摆脱“入京为质”的命运,去往北京后,他成为了袁世凯身边的侍卫武官,后来因为剿匪有功又被提拔为了陆军少将。

此后北洋政府陷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袁世凯暴毙后,冯国璋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代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国璋

而马鸿逵的父亲和冯国璋是同盟关系,马鸿逵的待遇也因此优厚了许多,一路做到了第五混成旅的旅长。

“马家军”改朝换代,“土皇帝”正式上台

由于马家人“八面玲珑”的作风,无论谁上台他们的地位和实力始终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而在此期间“马家军”内部也悄然完成了权力的交接。

随着马占鳌一天天呈现出老态,“马家军”的实际领袖也变成了年轻的“西北四马”,而此时中原地区各大军阀之间的混战也愈演愈烈。

1930年,冯国璋、蒋介石、阎锡山三股势力在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几番拼斗下来各方势力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耗。可地处西北的“马家军”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反而接纳了不少前往归降的部队,一时间实力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国璋

按理说这样的局面是“马家军”最希望看到的,可极富远见的马鸿逵意识到绝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必须尽快选择一方势力进行投靠。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鸿逵选择投靠蒋介石,并且向蒋告发了唐生智、石友三等人联合反蒋的密谋。

马鸿逵此举在帮助蒋介石成功脱险的同时,也赢得了他的信任。

后来实力稳定的蒋介石将枪口对准了曾经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马鸿逵也奉命加入了对红军的围剿行动。实力强大的“马家军”当时给红军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不少战士都牺牲在了他们的手里,单从这一点来看马鸿逵是负有一定历史罪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