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映卿卿如唔……”

这封写进教科书的诀别信

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不久

《与妻书》多个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网友感慨:

“看到了具象化的纸短情长!”

▲视频来源: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1905年,林觉民遇到了一生挚爱——陈意映,他们结为连理,情投意合。1907年,林觉民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后参加同盟会。1911年,他回国参加黄花岗起义;4月24日深夜,他夜不能寐,无比思念爱妻陈意映,在一方手帕上写下致爱妻的绝笔信。

林觉民在信里呼唤了爱妻 49次 ,回忆了两个人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吾至爱汝”却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句句泪下,字字牵情,是他对妻子的缠绵悱恻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然而,辛亥革命的风云让林觉民在国难与家庭之间,选择了以死赴国——“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是一个民主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觉民与陈意映故居 (来源:三坊七巷官微图)

林觉民的《与妻书

被两岸不约而同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是国人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这封特殊的家书

一百多年来让人们

倾情诵读,缱绻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觉民(1887—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福建闽侯人。

慷慨赴死 遗书诀别

1911年春,黄兴、赵声在香港筹备广州起义。来自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觉民,当时是留日的同盟会会员,他被派回福建策动响应。林觉民突然归来,但面对家人他却不能实情相告。回闽后,他积极活动,动员和选拔有志之士参加起义,得到踊跃响应。好友冯超骧也积极报名。冯母刚去世不久,其父又病危,林觉民劝他留在家中护理父亲,冯超骧却拔剑而起,表明决心,家人们无一不支持他慷慨赴义,其妻更是誓言与他同生死,在场的人包括林觉民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一行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当晚,他们同宿在滨江楼,林觉民却无法入睡,冯超骧别父别妻的场面一直在他眼前出现。他很难想象,如果遭遇不测,又没有留下任何的书信,家人何以活得下去。所以,当晚他分别给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写下诀别书。拂晓,他将绝笔书托付友人:“我死,幸为转达。”

一夜诉尽一生情与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觉民写在方巾上的《与妻书》

(向上滑动启阅)

《与妻书》: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生平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摹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寻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转白话文:

意映爱妻,见字如面:我现在用这封信跟你永远分别了!我写这封信时,还是人世间一个人;你看这封信时,我已经成为阴间一鬼了。我写这封信,泪珠和笔墨一齐落下,不能够写完信就想放下笔,又怕你不体察我的心思,说我忍心抛弃你去死,说我不知道你不想让我死,所以就强忍着悲痛给你说这些话。

我非常爱你,也就是爱你的这一意念,促使我勇敢地去死呀。我自从结识你以来,常希望天下的有情人都能结为夫妇;然而遍地血腥阴云,满街凶狼恶犬,有几家能称心满意呢?江州司马同情琵琶女的遭遇而泪湿青衫,我不能学习那种思想境界高的圣人而忘掉感情啊。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你能体谅我这种心情,在哭泣之后,也把天下的人作为自己思念的人,应该也乐意牺牲我一生和你一生的福利,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了。你不要悲伤啊!

你还记得不?四五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对你说:“与其让我先死,不如让你先死。”你刚听这话就很生气,后来经过我委婉的解释,你虽然不说我的话是对的,但也无话可答。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的瘦弱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我先死,把痛苦留给你,我内心不忍,所以宁愿希望你先死,让我来承担悲痛吧。唉!谁知道我终究比你先死呢?我实在是不能忘记你啊!回忆后街我们的家,进入大门,穿过走廊,经过前厅和后厅,又转三四个弯,有一个小厅,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刚结婚三四个月,正赶上冬月十五日前后,窗外稀疏的梅枝筛下月影遮掩映衬;好我和你并肩携手,低声私语,什么事不说?什么感情不倾诉呢?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只剩下泪痕。又回忆起六七年前,我背着家里人出走又回到家时,你小声哭着告诉我:“希望今后要远走,一定把这事告诉我,我愿随着你远行。”我也已经答应你了。十几天前回家,就想顺便把这次远行的事告诉你,等到跟你面对时,又不开口,况且因你怀孕了,更怕你不能承受悲伤,所以只天天要酒求得一醉。唉!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

我确实愿意和你相依为命直到老死,但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家内无时无地不可以使人死亡。到那时让我眼睁睁看你死,或者让你眼睁睁看我死,我能够这样做呢?还是你能这样做呢?即使能不死,但是夫妻离别分散不能相见,白白地使我们两地双眼望穿,尸骨化为石头,试问自古以来什么时候曾见过破镜能重圆的?那么这种离散比死要痛苦啊,这将怎么办呢?今天我和你幸好双双健在,天下的不应当死却死了和不愿意分离却分离了的人,不能用数字来计算,像我们这样爱情专一的人,能忍受这种事情吗?这是我敢于索性去死而不顾你的缘故啊!我现在死去没有什么遗憾,国家大事成功与不成功自有同志们在继续奋斗。依新已经五岁了,转眼之间就要长大成人了,希望你好好地抚养他,使他像我。你腹中的胎儿,我猜她是个女孩,是女孩一定像你,我心里非常欣慰。或许又是个男孩,你就也教育他以父亲的志向作为志向,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意洞在呀。太高兴啦,太高兴啦!我们家以后的生活该会很贫困,但贫困没有什么痛苦,清清静静过日子罢了。

我现在跟你再没有什么话说了。我在九泉之下远远地听到你的哭声,应当也用哭声相应和。我平时不相信有鬼,现在却又希望它真有。现在又有人说心电感应有道,我也希望这话是真的。那么我死了,我的灵魂还能依依不舍地伴着你,你不必因为失去伴侣而悲伤了。

我平素不曾把我的志向告诉你,这是我的不对的地方;可是告诉你,又怕你天天为我担忧。我为国牺牲,死一百次也不推辞,可是让你担忧,的确不是我能忍受的。我爱你到了极点,所以替你打算的事情只怕不周全。你有幸嫁给了我,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有幸娶到你,可又如此不幸生在今天的中国!我终究不忍心只完善自己。唉!方巾短小情义深长,没有写完的心里话,还有成千上万,你可以凭方巾领会没写完的话。我现在不能见到你了,你又不能忘掉我,大概你会在梦中梦到我吧!写到这里太悲痛了!辛未年三月二十六日深夜四更,意洞亲笔写。

家中各位伯母、叔母都通晓文字,有不理解的地方,希望请她们指教。应当完全理解我的心意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封信分别是《禀父书》和《与妻书》。《禀父书》写在英文作业纸上,文曰:“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寥寥41个字,纸窄恨长,悲情毕现。

《与妻书》则选择了日常的、带着他体味的一方手帕作载体,诉尽缠绵恩爱和报国之心。

“意映卿卿如晤”,林觉民刚开始的字迹平静工整。他“抱定必死的决心”,写下“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可见他仍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把想起的事与情娓娓道来。所以前几行,每个字的勾画都是清晰的,包括“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几字,坦荡明亮。

第9行开始作回忆语,回忆夫妻两人对话“谁先死”的问题,以及“入门穿廊”“又三四折”的后街之屋里的双栖楼,以及与妻在冬望日前后恩情种种,每一字写得婉转流丽,深情款款。“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一行,笔下忘情,每个字比前面的都大起来,爱的空间无比明亮。

“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一句,“悲”字“心”底哭泣,有“摧心肝”之痛。“诚”字写得稳重凝练,有忧伤,有温暖。

第18行,“第以今日事势”起,回忆破灭,语速一变,字速也一变。情感开始迸发,下笔便恣意、仓促、快速了,字速渐渐加快。考虑到方帕的宽长容量,而要表白的还有千言万语,饱满感情只好在笔墨里收缩,行草交错。

《与妻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林觉民对于妻子的深情厚意。而面对国家危难之时,他不得不舍下儿女情长,毅然投身革命,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

最感人的遗书 最伟大的情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陈意映

林觉民写完《与妻书》的三天后,广州起义失败,林觉民被捕后从容就义,年仅24岁。林觉民牺牲的消息传回福州,为躲避清政府追捕,林家卖掉祖宅,带着全家搬到光禄坊早题巷。一天夜里,一位不知名的志士冒着风险,将一个小包裹送到林家,里面正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写下的绝笔:《禀父书》和《与妻书》。

1911年5月19日,在林觉民牺牲不足一个月,悲伤过度的陈意映早产,生下遗腹子林仲新。两年后,陈意映郁郁而终,年仅22岁。

如今,《与妻书》

已经流传百年成为经典

林觉民舍生取义的爱国气度

依然令人动容

也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读懂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

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今天5·20

听听这些福建人的情话......

最好的爱,是比肩而立、灵魂相契,更是坚定、包容和成全。 短短的“我爱你”三个字,到了恋人们的笔下,也有了千百种的演绎方式。今天是520,让我们一同品味 爱情最美的模样

“满地上都写着‘相思’”

冰心和吴文藻相识于1923年8月赴美留学的旅途之中。

1925年冬天的一个月夜,她收到了吴文藻先生寄来的一封情书。她想起俩人在越洋轮船“杰克逊总统”号甲板上的邂逅,想起暑期不约而同一起在康耐尔大学补习法文的同窗生活,想起她参予演出《琵琶记》时,吴先生从外地赶来波士顿观赏的场景,心潮久久不能平息。

她想借书本躲开这撩人的相思,但在宿舍里读不下去,便夹起书本到图书馆去自修。然而,还是读不下去。于是,她披衣出门,静静地坐在月光下的台阶上,写下了这首她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爱情诗《相思》——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的写满了相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6月15日,二人在燕大的临湖轩举行婚礼。

1999年2月28日,冰心逝世,享年99岁,死后两人骨灰合葬。骨灰盒上并行写着: 江阴吴文藻,长乐谢婉莹。生同眠,死同穴,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

“答案很长,

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3月,林徽因身着自己设计的民族服饰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拍摄的结婚照。

如果你是五月,八月里为我吹开

蓝空上霞彩,那样子来了春天,

忘掉腼腆,我定要转过脸来,

把一串疯话全说在你的面前!

——林徽因《一串疯话》

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都不是凡夫俗子,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和梁思成一生的话题,是谈不完的建筑艺术。

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以后,梁思成曾问她:“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为什么是我?”林徽因答道:“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建福州。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

“爱是长长乐乐”

1923年10月,著名作家郑振铎与商务印书馆元老高梦旦的幼女高君箴结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振铎和妻子高君箴。

郑振铎与高君箴的结婚对章上分别刻有边款“长”“乐”各一字。这真是巧意双关,一是祝他们白首偕老百年长乐,二是他们两家都是福州长乐人。

郑振铎当年给爱妻高君箴的情诗如是写道:

你给了我光,

给了我水,

给了我生命之源,

——我怎能不爱你呢?

  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是杰出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和著作家。

“如此年时如此地,

人间长此记深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邓拓夫妇在煤渣胡同人民日报宿舍。

1941年,29岁的邓拓在《晋察冀日报》任总编辑时,审稿中认识了《血的控诉》作者丁一岚,一见钟情。

第二年春天,邓拓和丁一岚便在滹沱河畔定下终身。誓盟之后,邓拓当场写给丁一岚的一首充满炽热感情的爱情诗——

滹沱河畔定心盟,

卷地风沙四野鸣,

如此年时如此地,

人间长此记深情。

  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马南邨、邓云特、左海等,福建福州人。曾任《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

神仙表白文案,还有……

1

因眷念夫人甚切,故船一抵埠,百事未办,先发函回家,使夫人可以放心。

——林则徐致郑淑卿

2

你只要几个字便能将我的已灰的意志唤醒来,你的一句话便给我无量的勇气和寂寞的生活去奋斗了。

——丁玲致胡也频

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

——朱生豪致宋清如

4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致张兆和

5

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天天寄同一名字的信,邮局的人会不会古怪?

——鲁迅致许广平

6

今天早晨起来拔了半天草,心里想到等你回来看着高兴,荷花也放了苞,大概也要等你回来开,一切都是为你。

——闻一多致高孝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我自从混迹到尘世间,便忘却了我自己;在你的灵魂我才知是谁。

——石评梅致高君宇

8

我又把你这封信拿起了看,那信中间每个字我看了都爱,因为我想起了你是怎样写字,写字时怎样一种神气,它们每个字都叫我想起你来。

——朱湘致刘霓君

9

一见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来,我更喜欢看你那晕红的双腮,黄昏时的霞彩似的,谢谢你给我力量。你什么也不用做,我看着你就充满了向前的力量。

——朱自清致陈竹隐

今天是5月20日

520遇上小满

愿你一路小满终抵所爱

评论区交给你

不妨以笔代心

吐露你对爱人的爱意吧

来源:福建共青团综合自遇见闽侯、闽姐姐、福州新闻网、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福建档案、福建纪检监察等 编辑 :宝 蓝 校对:王国栋 校审:叶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