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新作《一生》,如同一颗催泪瓦斯弹,令观众很难毫无反应。

《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讲述二战前夕捷克斯洛伐克的悲惨儿童,即将遭受纳粹铁蹄的蹂躏。

男主角尼古拉斯·温顿冒着巨大的风险,从伦敦赶赴布拉格,帮助人道主义组织解救被迫害的犹太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期间,上千名犹太儿童拥挤在潮湿阴冷、不卫生的避难营地。

原本只打算做文案工作,协助人道主义组织的温顿,下定决心将这些孩子转移到英国,躲避战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年轻的温顿拯救孩童的主线之外,电影的另一条线索聚焦于霍普金斯饰演的老年温顿。

尽管他曾救出数百名儿童,但由于战争爆发,最后一列载有250名儿童的火车被纳粹强行叫停,这让温顿抱憾终生。

霍普金斯凭借炉火纯青的演技,将温顿隐藏多年的愧疚、自责表现得无限深沉,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尾以两条时间线的交织达到高潮,在1939年的故事线中,温顿因最后一次营救任务的失败,沮丧垂泪。

而在1987年的时空里,他最终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收到那些幸存儿童的无限感恩。

现实中的尼古拉斯·温顿也被誉为“英国辛德勒”,因为拯救了669名儿童的生命被英国女王授予帝国荣誉勋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老实说,本片所带来的感动更多是人道主义的壮举所致,是现实英雄的慈悲心肠铸成。

电影除了用两条时间线稍加展现男主角的心境变化外,几乎如同照本宣科的讲义书,无法提供更多咀嚼的余地。

这种单薄感,一方面体现在对男主角温顿的刻画上,他如同天使下凡一般扫清苦难,丝毫没有片刻的挣扎与动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是悲剧的呈现,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有痛感的桥段,战争的残酷全以台词或背景草草呈现。

进一步来说,《一生》太沉溺于对人道主义英雄的加冕,用所有的高光垒成温顿的伟大,但悲剧阴暗处的细枝末节,却被全然抛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