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港珠澳大桥通车已经快6年了。

当年港珠澳大桥还在修建的时候,就有很多外媒唱衰,认为我国修建这样一座大桥,纯属是浪费资源,搞面子工程,最后大概率会闲置。

有一些网站甚至提出疑问,应该如何挽救中国的港珠澳大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自此之后往来的车辆特别少,这一情况让那些唱衰的西方媒体更加确定中国的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失败的项目。

忍了5年多,终于在今年的3月底实现了大爆发,门可罗雀的港珠澳大桥竟然遇到了堵车!

就连香港媒体大公报都在官方网站上发文《被外媒唱衰了五年的橋 迎來了大塞車》,字里行间就差把“大快人心”四个字直接写满屏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珠澳大桥修建于2009年,从修建的那一天开始,就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在很多外媒看来,港珠澳大桥并非是我国的刚性需求大桥,施工难度很大,总项目投资高达1200个亿。

为了修建这么一座大桥,我国的工程师还修建了一段海底隧道,修建了4座人工岛。

这么高的人工和经济投入,如果不能带来更多经济收益的话,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是没必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前三年的时间里,往返的车辆少的可怜。

这种情况更让西方媒体对我国极尽嘲讽,认为中国修建大桥只是为了搞面子工程,劳民伤财,不知所谓。

所以今年港珠澳大桥遇到大堵车的情况后,国人纷纷感觉大快人心,谣言也不攻自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港珠澳大桥刚通车的时候,之所以没有多少车流量,并非像外媒猜测的那样,仅仅只是面子工程,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

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国家也在一步步慢慢解决。

现在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港珠澳大桥上的车子当然也就多了起来。

可能有些网友也猜到了,之前经过这里的车子很少,多多少少和大陆、港澳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陆使用的是人民币,而香港使用的是港币。

两者货币不同,在交易的时候肯定要受到一些影响。

车辆在经过港珠澳大桥收费站的时候,现金缴费需要使用人民币,非现金缴费也要以人民币来作为计价。

这样一来,因为货币上的交易习惯不同,一部分车主可能就不太愿意经过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现在问题大部分已经解决了,毕竟咱们国家现在的支付宝、微信等现金支付方式非常普及,内地人到香港旅游的时候,只需要少量兑换一些港币就可以,大部分时候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进行支付。

同时为了照顾一部分人的支付习惯,港珠澳大桥人工车道,缴费时也可以直接通过银行卡刷卡缴费。

关于通行费用,像港珠澳大桥这样一座超大型的跨海通道,费用肯定要比一般的大桥高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车辆在经过港珠澳大桥收费站的时候,通行费用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小型的客车,比如私家车或者出租车,每个车次的过路费为150块钱。

而像过境巴士这类的大型客车,每次的通车过路费为200元。

普通货车的通行费用会比较低一些,每辆车的费用为60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对比,虎门大桥的收费标准就非常亲民了,普通的家用小轿车通行的单程费用为40元,相当于港珠澳大桥过路费的四分之一多点。

同样都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对内地人来说,当然还是老朋友虎门大桥更适合自己了。

其实以上两种原因都是可以克服的,并非是主要的原因导致。港珠澳大桥刚通车的时候门可罗雀,核心原因在于两地驾驶习惯与规则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地驾驶的车辆都是左舵车,所以我们平常上路的时候都是靠右行驶。

曾经在英国的管辖范围内,所以香港的车辆驾驶习惯也保留了英国当时的习惯。

如我们在港剧中也发现了香港的车,大部分是右舵车,人们上路的时候也是靠左行驶。

人一旦养成某种驾驶习惯以后,就很难改过来,哪怕只是走路,也会下意识的按照自己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贸然让右舵车出现在内地,他们在按照香港的驾驶习惯靠左行驶,那么肯定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想要通过港珠澳大桥往返内地和港澳地区,并非像我们平常在内地上高速这么简单,需要准备的手续很多。

首先你的车子必须拥有两地车牌,而且从司机到车上的所有乘客,需拥有港澳通行证,通过网上预约申请过桥名额,获得通行许可,然后才可以在缴纳过路费后通过港珠澳大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通车以后短时间内没有什么车辆通行很正常,因为大家光是准备手续就要一段时间。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遇到了三年的口罩事件,为了避免疫情大规模传播,人员往来都需要进行隔离,没必要的话,大家也不愿意出远门。

在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港珠澳大桥出现了堵车的情况就不意外了。

如果不是三年口罩事件的话,这个事情可能两三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这才是港珠澳大桥修建的最终目的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通过堵车的画面也可以明显看出,通过港珠澳大桥的大部分车辆都是从香港来内地旅游的乘客。

有人认为不过是假期的时候,这些香港居民想要享受内地的低消费,而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大湾区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香港人才愿意到内地去旅游消费。

不过一辆车才收100多块钱,这得过多少辆车才能收回1200亿的投资?

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嘴硬,认为中国修建港珠澳大桥靠着过路费,就算用100年也回不了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过路费仅仅只是港珠澳大桥的一个盈利项目,真正的经济意义和价值在于打造了大湾区一小时的生活圈,让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居民融入了一个经济圈,给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活动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条件,增加了大湾区经济资源集中和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创造了平台。

港珠澳大桥带来的经济价值可不仅仅就只有过路费,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只会盯着这一辆车,100多块钱的过路费,我们看到的是大湾区三地经济,旅游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 大灣區快線《被外媒唱衰了五年的橋 迎來了大塞車》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