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沙5月20日消息(记者黄珂岚)今年入汛以来,湖南省平均降雨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5月20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湖南省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根据湖南地质防治形势,综合气象部门预测,今年4-9月全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为重点防范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珂岚 摄)

湖南地势变化大,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和岗地占全省总面积的80.5%。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8570处(特大型45处、大型130处),居全国第五,威胁人口70.87万,威胁财产319.47亿元。

截至5月15日,今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83起,造成财产损失2276万元,成功避让30起,涉及可能伤亡308人,避免经济损失200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起数增加57起,增幅221.05%。

湖南地质灾害主要为降水引发,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湖南汛期(4-9月)降水较常年总体偏多,涝重于旱。总降雨量湘中以北地区较常年偏多一到二成,其他地区偏少一成。5月中下旬进入主汛期后强降雨、强对流集中,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流域性致洪暴雨的风险高,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2024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今年4月至9月湖南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为重点防范期。涉及59个县市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以及28个县市区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为重点防范区域,地质灾害在册隐患点、1:10000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确认的中级以上风险斜坡单元和农村切坡建房户、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为重点防范对象。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申志军介绍,今年湖南地质灾害防治将重点推进1:10000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成果的集成和应用;实施重要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突发性地质灾害排危除险,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国债资金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递进式”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机制,提升市县“递进式”精准预报能力;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点面双控”体系建设;五是强化科技攻关,加强防治装备建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