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是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系统治理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也被称为是给长江做“体检”。今年是这项工作收官之年,来自生态环境部的11支监测技术小组,从4月到6月,分别在长江流域16个省份开展采样工作。那么,监测工作具体怎么做?哪些指标能反映出长江的生态变化呢?近日,总台央视记者跟随着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直击了长江“体检”的过程。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我们现在正跟随着长江局监测科研中心的工作人员,行驶到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段,在这里要开展水生生物的样本采集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通江湖泊,是长江鱼类重要的产卵地和索饵场,也是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对维持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随船来到了位于江西九江的星子采集点位,工作人员使用采水器、浮游生物网、采泥器等工具,对水中的浮游生物以及泥里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受环境影响,有时甚至要采二十多次才能取到合适的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胡圣:监测基本的水质参数,还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这三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证样品质量,现场采集后要立即筛洗、封装,随后带到监测船上进行样本固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这瓶是刚刚从长江流域采集来的水样,肉眼看上去还是比较清澈的,但工作人员也介绍说,水清与水生态环境的质量还不能完全画等号。他们还要通过十多项水生生物的指标,来确定水生态系统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这几天我们在跟船监测的时候,时常能看到长江流域的江豚跃出水面,工作人员也和我们说,他们这几天在长江流域采样时也多次与江豚不期而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豚从船周边经过时,背部浅浅露出水面后,又隐入水下。工作人员说,如今在长江看到江豚并不稀奇,据统计,长江江豚数量已达1249头,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张静:江豚是长江的旗舰物种,在食物链顶层。长江里鱼的数量种群恢复了,江豚的饵料多了,它的整个群落有所增加。

据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监测工作开始于2022年,连续开展三年试点,今年是试点监测的最后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局长 徐翀:我们下一步将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评估,为明年正式开展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工作打好基础。

AI水生态监测仪:浮游生物水中“刷脸”

从长江流域采集回来的样品如何转换为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记者到位于湖北武汉的AI长江水生态监测实验室进行了采访。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这里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中心,这次从长江上中下游采集回来的两百多个样本,都会被陆续送到这里来进行统一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实验室中,工作人员从送检的样本中挑选出监测对象,再用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记录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行为特征等指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工程师 周明春:它是蜉蝣目,这是襀翅目,这是毛翅目,它们是明星物种,一般水体里出现这三种,就说明水质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胡圣:以前通过水质的指标来判断水环境的状况,现在的核心,就是聚焦于水生态系统,围绕着水生生物开展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在微观世界中,几微米浮游生物的种类就多达几万种,并且它们群聚、排列的方式也是变化多样,有些种群还高度相似。因此需要不停地追踪并且把它们一一辨认出来。这不但需要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极其费眼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基于大数据分析和AI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系列新型设备进行大规模市场化应用,它们不但可以快速识别出水体的浮游藻类、浮游动物等生物种群,还能自动统计出密度及生物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央视记者 焦健:这台设备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AI水生态监测仪,也叫做浮游动植物智能监测系统,它的功能到底有多强大呢?举个例子,如果人工进行分析,一个人一天平均也就能处理六到七个样本,而这台AI设备,一天可以自动分析40到50个样本,是人工效率的六到七倍。

全链条监测溯源对新污染物精准测定

除了常规污染物,长江流域的监测调查还包括新污染物。新污染物治理已被纳入我国“十四五”和中长期规划,长江流域19个省份目前均已制定出台新污染物治理省级工作方案,确定了2025年前的任务目标。那么,什么是新污染物?如何监测调查?

不同于常规污染物,新污染物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存在风险,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介绍,新污染物并不是新产生的,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升,我国在要求巩固传统污染治理的同时,又提出了新污染物的治理方向。目前实验室分析已经实现了环境水体中新污染物低含量的精准测定,以及企业废污水中新污染物高杂质含量的选择性测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高级工程师 谭凌智:比如说全氟类化合物,包括耐火材料,其实都含有新污染物,我们也发现了在一些重要的水体里面存在这个新污染物。今年以来,长江的监测,已经从原来的更关注在水体里面的浓度,逐渐转向污染源,从它的源头开始做筛查和减量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随着《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正式实施,明确了14种重点管控的化学物质。从长江水域新污染物低含量检出,上溯到入河排污口,再根据新污染物主要用途进行溯源监测,最后锁定新污染物排放源,这样的全链条监测溯源,打通了新污染物“测管协同”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