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孙子兵法》,必能再次唤醒国人内心深处的自豪感。虽然它成书于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其中蕴含的部分道理却足够后世之人享用一万年,比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军事格言就出自《孙子兵法》,讲述了一个浅显易懂却又十分重要的道理:战场上,只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了如指掌,百战百胜还不是探囊取物?

将这句话放逐于二十一世纪的当下也并不过时。如今世界上各军事强国都在拼命地发射卫星,不遗余力地发展声呐、空中巡逻机等一系列探测设备,不就是为了知己知彼吗?而且结合二战时期美国对垒日本的太平洋战争时的表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更是可见一斑:如果没有美国持续不断地破译日本密电,使得美军对日军军事行动了如指掌,又如何使得美国能在太平洋战争中以弱胜强呢?

当然肯定了《孙子兵法》积极的一面,并不代表它所阐述的军事思想就是人类战争思维的终极,无法再进行超越了,相反,随着1600年以后科学技术在地球上的生根发芽,以及助推人类文明脱胎换骨的科技革命的不断涌现,这本成书于2500年前的古老军事理论怕也迎来了其落后的一面。甚至大胆猜测一番:再过500年,《孙子兵法》怕没有立足之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除了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以外,《孙子兵法》实际是上不了台面的。

《孙子兵法》靠“诈骗”取胜,上不了台面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计篇毫无疑问起着提纲挈领、概括总结的作用。在计篇中,《孙子兵法》首先正襟危坐地说出了一句圣人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开篇第一句话说得很是在理:打战这事是国家的大事,这关乎着国家和百姓的生死存亡,不能不引起重视,相当于站在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给出了战争重要性的论述。也正是因为战争非常重要,所以即便再怎么不想打仗,想当和平使者,也要时刻为战争的随时来临做好准备。

这应该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桥段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么重量级、极具说服力的开场白,《孙子兵法》接来下论述如何准备战争、战争中如何分析局势就水到渠成了。当然作为参战的一方,准备军需粮草、十年磨刀霍霍不就是为了能够取胜吗?所以对于如何取得战争胜利这一关键性问题,《孙子兵法》自然不敢怠慢,而是给出了他的观点。

但这一观点,与前文的“兵者,国之大事”战略高度完全无法匹敌,也是我认为其上不了台面的地方:兵者,诡道也,说白了就是“诈骗”,应该也就是“兵不厌诈”的来源。

当然,《孙子兵法》才不会理我的看法,当我是空气一样,毫无顾忌洋洋洒洒地给出了十几种方法:能打却装作不能打,想打却装作不想打;明明想向近处,却偏偏装作向远方;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敌人暴躁易怒,就设法挑逗他们;敌人卑怯谨慎,就设法使他们骄横;敌人修整良好,就设法使他们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设法离间他们……

怎么诈骗?总结一下,就是要跟他们当前想的方向反其道而行,扰乱他们的心智,迷糊他们的大脑,然后让他们疲惫不堪、神情恍惚,最好再来个内部分崩离析,自己再率领部队轻松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就是一句话:把你当傻子,跟你玩心理战术,就是不跟你刚正面拼硬实力。也就是说,《孙子兵法》认为两军对垒,能够取胜的关键不在于军需粮草、兵强马壮,而在于作战双方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圆滑程度。哪一方心理承受能力差,还是直男一个,必然会未战先败。

也正是因为《孙子兵法》认为制胜的关键在于“兵不厌诈”,不厌其烦地教授“避实击虚”、“声东击西”这些骗术,故而《孙子兵法》编译者感慨了一句:在孙子看来,战争说到底是敌对双方比试“骗术”的过程,会骗的打败不会骗的,大骗子战胜小骗子,骗术越高明,骗法越多样,就越是拥有赢的把握,就越能成为胜利的主宰。

既然在《孙子兵法》看来,战争取胜的法宝在于欺骗,那还要厉兵秣马干嘛?那还要兵强马壮干吗?直接派一批会吹牛的大骗子上战场不就得了吗?别忙,兵强马壮的目的也是为了骗:虚张声势,从气势上摧毁敌人的意志,从而达到不费一兵一卒,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的目的。诸葛亮唱的“空城计”不就是很好的明证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依靠欺骗就能制胜敌人的话,那还真没武器弹药什么事。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北宋快要亡国之时,金朝铁骑南下,一江湖骗子郭京声称自己可以招到天兵天将退敌的荒诞场景;也让我不禁对这一段场景陷入了沉思:清朝末年,“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声称自己已被神功护体,能与火德星君通灵交流,便凭借着赤膊之躯迎接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结果尸体堆积如山,大师兄一脸无奈:火德星君怎么也找不着了……

或许正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一句“兵者,诡道也”的著名论断,才招致了自古至今骗子众多的缘故吧;也正是因为《孙子兵法》过分强调“诈骗”对取胜的关键性作用,故而现实中出现了很多摇头鼓舌、身披各种光环的伪专家,而少了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的“老实人”。

《孙子兵法》之所以靠“诈骗”,是因为其“以人为本”,忽略了武器的科技含量对战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世界公认的现代化战争始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当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世界名列前茅的军事强国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之时,很多饱受《孙子兵法》洗脑的中国军事专家一致认为美军会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但是完全出乎意料的是:拥有高新技术武器的美国在短短的几十天内,就将伊拉克打趴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没有执行《孙子兵法》中的“兵不厌诈”战略吗?非也非也,伊拉克一开始也是信心满满,将“诈骗”之术发挥得可圈可点:在沙滩上挖了坑,将坦克埋了进去,然后伪装成什么也没有的情况,就座等美军傻傻地登陆进入坦克包围圈,然后来个“包饺子”……

理想很丰满,可是没想到美军拥有红外线探测仪,即便掩埋得肉眼看不出一丝破绽,但还是被携带了高科技探测设备的空中巡逻机发现了。接下来没什么好说的,迎接伊拉克的不是傻里傻气的美军地面部队,而是迎头痛击的导弹……

试问,你不发展高科技武器,仅凭你的肉眼和自以为聪明的“大脑”,就真的可以把敌人当成傻子一样耍吗?

且不论海湾战争,就说让中华民族蒙羞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堂堂大中华的十几万人精兵部队,再加上2500年来武装洗脑、将“诈骗”之术练就得炉火纯青的阴谋阳谋,在面对5-6000人纪律涣散、军容不整,但手持洋枪洋炮的英军部队,为何会输得一败涂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骗术不够高明吗?按照《孙子兵法》中的逻辑,我们为什么阴谋阳谋逐一用尽还是败给了英军呢?原因是因为我们是小骗子,人家是大骗子……

我心里顿时一万匹cn马狂奔而去:就不能老老实实做人,就不能老老实实发展科技,提高武器水平,偏要偷懒搞诈骗把敌人当傻子。

分析到这里相信各位文化人应该明白了:中国自古以来都在强调“人”,认为世间的所有事情都跟人有关,只要把人搞定了,什么事都搞定了,而搞定人的关键自然是人心,故而自古至今都有“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对于敌人,也是乱其心智,使其要么变成傻子“愿者上钩”,要么陷入内斗分崩离析,至于发展武器装备提升代差水平,没人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继续生搬硬套《孙子兵法》的制胜谋略,500年后,靠着“诈骗”取胜的《孙子兵法》,还有立足之地吗?假如中华民族一如既往固守着“骗术”制胜的原则、迷信“人”的作用而拒绝发展武器,会不会再次经历一场鸦片战争的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