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能想到,曾是中国汽车4S经销模式开创者的广汽本田,如今却频繁裁员。“事出反常必有妖”,广本的加速崩坏必定有独属于其自身的更深层原因。

5月15日据广汽本田内部员工爆料,广本目前已启动涉及超千人的大规模裁员计划。该内部员工称,自5月以来,广汽本田通过逐级通知的形式,启动了大规模裁员,涉及多个条线,目前内部已经启动离职程序,以主动离职为主,会有相应的补偿。

针对本次裁员消息,广汽本田方面回应称,为了保证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加速战略转型,广汽本田将进一步提升人员效能。此外,多名广汽本田管理层人士表示,本次裁员可能涉及中层管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广汽本田的首次裁员,去年12月初,广汽本田实施了自成立25年来的首次裁员,解雇了约900名合约工,占当时员工总数的7%。而近日曝出的这次裁员比那次裁员规模更大,预计超1000人。至于裁员的原因,若笼统地说,无非就是旗下产品销量持续大幅下滑,继而导致车企的利润下滑,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广本不得不缩减用人成本。

当然,谈到更深层的原因,除了受国内新能源产品的冲击外,可能也跟广本管理层之战略颇有关系。作为广汽本田的掌舵人,李进无疑要担第一责任。

一、油电双线受挫,再陷至暗时刻

2022年第四季度,李进低调履新广汽本田,出任执行副总经理,如今是他带领广汽本田征战市场的第二年。随着广本在油电两大市场双双受挫以及公司面临裁员,李进最初说要重振市场,打造百万年销的美好梦想,如今已烟消云散。

根据本田中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本田在华终端销量为73831辆,同比下滑22.18%。其中,广汽本田销量为33510辆,同比下滑44.61%;东风本田销量为40321辆,同比下滑17.28%。

实际上,合资车企的销量数据大多都在下滑,区别只在于下滑幅度的大小,所以很多读者并不会特地留意其中某家的数据,奈何广汽本田4月的销量数据太扎眼,实在让人难以忽视。

以上销量数据是本田中国给出的。广汽集团给出的广汽本田4月销量数据,则更加惨不忍睹:广汽本田4月份销量为24673辆,环比下滑53.08%,实实在在的销量“腰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广汽本田的销量今年以来一直在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1-3月广汽本田的销量分别为35282辆、29107辆及52587辆,同比分别下滑7.5%、29.39%及24.99%。换言之,广汽本田4月份的销量,是在3月份销量本就出现同比下滑的基础上继续大幅下滑的。

而如果谈到广汽本田销量下滑的最直接原因,则无疑是产品缺乏竞争力且青黄不接,即燃油车卖不动,新能源又没成长起来。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显示,广汽本田4月卖得最好的三款车分别是雅阁、皓影与型格,不但均为燃油车,且只有雅阁实现了销量破万。

也就是说,广本此前一直在吃燃油车的老本,而现在老本也差不多被消耗殆尽。第三方平台显示,这三款燃油车的价格区间基本都在10-20万元,而当下新能源车的销量主力的价格也基本都在10-20万元,这可能是广本的三款燃油车份额遭到蚕食的直接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方面,广本目前在售的车型共有3款,包括两款插混和一款纯电,分别为雅阁PHEV、皓影PHEV及极湃1,基本没能在新能源市场激起什么浪花。第三方平台显示,这三款车4月份销量基本都只有三位数,分别为551辆、91辆、117辆,几乎可忽略不计。

这三款车之所以没有竞争力,跟其价格、产品力有很大关系。比如雅阁PHEV、皓影PHEV作为插混车型,价格基本都上探到了20万元以上,作为对比,比亚迪秦Plus DM-i同样作为插混车型,其价位则下探到了10万元以下,且产品力还不错。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什么理由去选择广汽本田的这两款插混车型呢?2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你可以买一辆续航比较长的纯电车,如小米SU7。

至于广汽本田旗下目前在售的纯电车型极湃1,第三方平台显示,该车2022年6月正式推出,上市至今几乎已有两年,这样“陈旧”的车型放在当下新能源产品快速迭代的国内车市,从产品力上,实在很难谈得上有什么竞争力,销量惨淡似乎也在预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里需要提一句,产品力不行,或许还不是广汽本田自今年以来销量出现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我们不妨还是拿本田汽车在中国的另一家合资车企来做个对比:东风本田4月份销量前三的车型虽然也是燃油车,分别为本田CV-R、思域及英仕派,但前两者都实现了单月销量破万,分别为15385辆及11837辆。

换句话说,即便都是在吃燃油车的老本,东风本田也比广汽本田要做得更好。更进一步而言,虽然本田在中国的这两家合资车企所生产的车型有所不同,生产线也有所不同,但它们毕竟同属于本田汽车旗下,二者在技术及产品力上即便有差别,也并非千差万别。

既然如此,若我们仅仅把广汽本田的销量下滑归结在其旗下产品的技术及产品力上,这肯定是不客观的。毕竟几乎同样的产品,为何东风本田卖得还算不错,甚至还能实现小幅增长呢?可见,广汽本田的销量之所以出现“腰斩”,归根结底,跟其管理层在品控及渠道上的管理缺乏章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管理体制一天不改,内耗一刻不歇

广汽本田在销量上的大幅下滑,其原因并不仅是“大家都如此”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可解释的,而是与管理体制僵化、中日双方博弈加剧不无关系。具体而言,广汽与本田在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和分歧,而广汽本田作为中日合资车企,在管理体制上受到中日双方博弈的影响,这导致广汽本田在决策和执行上常常面临扯皮现象,结果必然是公司内耗严重,无法就当下的问题做出迅速反应,这点在渠道管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2022年11月,重庆百货公告称,公司同意全资子公司重庆商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与重庆新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其他股东共同通过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转让重庆新亚100%股权,价格为15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百货表示,重庆新亚经营广汽本田汽车品牌,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决定不再继续经营。重庆新亚的拍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广汽本田与经销商之间的“不和谐”迹象。

无独有偶,去年4月有消息称,在广汽本田大本营广州已经有授权经销商的老板因出现资金困难“跑路”,导致消费者无法上牌、员工工资被拖欠。不仅是广汽本田,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广汽丰田南村瑞凯店,一名去年1月底购车的车主表示,合同说好了一个月内提车,但4S店一直拖着,没给出准确的提车时间。该车主透露,当时已有30位在此店购车的广汽丰田车主遇到了相同状况。

不管是广汽本田还是广汽丰田的经销商问题,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都反映了整个广汽的领导层在渠道管理上已经出现了偏差,这些问题与以下要谈到的产品质量问题一起,也许正是导致广汽本田销量大幅下滑的主因。

三、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使得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信任度下降,这也是导致广本近年来市场销量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

根据汽车门网数据显示,去年合资车企发动机投诉指数榜单前十中,广汽本田排名第二,上榜原因为发动机异响问题。在另一份2023年合资车企车身电气投诉指数榜单前十中,广汽本田同样榜上有名,被投诉最多的问题是车身生锈,涉及车型包括2014-2016款的飞度、锋范、凌派等。此外,广本旗下的雅阁和皓影也分别出现了APP无法控制车机系统、车机无法连接网络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些质量问题,广汽本田曾对旗下车型发起过多次召回。比如2022年11月底,广汽本田便宣布召回2018年8月27日至2020年8月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混动版讴歌CDX、混动版奥德赛、混动版雅阁系列汽车,共计9.51万台。

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因制造原因,制动踏板模拟器内部压力传感器可能附着少量润滑油,长期使用后会引起传感器信号偏移,这会进一步导致车辆启动制动后备模式,造成制动所需的踏力增大,故存在安全隐患。

2022年8月,广汽本田宣布召回2020年1月17日至2021年5月25日期间生产的部分飞度系列汽车,共计8109辆。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前视广角摄像头的启动程序不合理,车辆启动时该摄像头可能无法启动,造成车辆驾驶辅助系统部分功能不能正常运转,但仪表指示灯显示正常,故存在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4月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显示,广汽本田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即日起召回2020年10月9日至2022年12月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汽油版雅阁系列汽车,共计22.45万辆,占这段生产期销量的13%。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因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设定原因,未记录用来检测驾驶员是否踩下制动踏板的数据,因而会导致EDR记录报告不完整。

结 语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担任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的李进,曾先后在广汽长丰(主营猎豹)、广汽三菱和广菲克任副总经理一职,均是中方股权负责人要职。熟悉这三家车企的朋友都知道,它们的命运惊人一致——都已相继退市。而广汽本田市场销量和品牌口碑的不断下滑,似乎也在提醒这位行业老兵:若再不做点什么,广汽本田可能也要步广汽三菱和广菲克的后尘。更为严重的是,倘若果真如此,李进的职业生涯也会随着广汽本田的落寞而草草收场,他本人甚至会背上“车企杀手”的骂名。写到此,我们不禁好奇起来:这一次,“杀手”李进能让广本复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