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进府第一天,受了多少委屈?对比邢夫人,王夫人的坏令人胆寒

你知道吗,在婚恋市场,宝钗是直男眼中的最受欢迎的贤妻。因为她行事端方,情绪稳定。

而黛玉招黑的槽点,是她太作,爱计较,爱哭,让直男疲于应付。

现代人繁忙奔波,理解不了,黛玉这种侯门千金,金尊玉贵,不愁吃喝,天天还哭哭哭的,简直就是作精本精。

但隔着时代和贫富的鸿沟,你很难体会,一个贵族千金的烦恼,比没钱更加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举一例:

你知道黛玉第一天进荣国府,受了多少委屈吗?要不是大舅母太暖心,我们差点就信了王夫人人美心善!

黛玉为什么走角门?

黛玉第一次进荣府,进的是荣府西边的角门,而宝钗一家则是直接进到王夫人正房外下车。

这种差别成为钗粉炫耀的资本,说宝钗家的地位更高,不像黛玉,只配走角门。

人的认知分人群,崇尚走捷径的人,看到别人规规矩矩办事,就武断认定别人低级,别人不配。

其实只有真正高贵的人才懂得,按规矩办事,才能上不欺天,下对百姓。

在宗法社会,这规矩就是——礼。

像薛家这样,不经通报,就一拖一窝,人拉马驮地进荣府正房,是鬼子进村,无礼至极,只会给王夫人丢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薛家走正门,是对贾家尊严的践踏,因为不配;黛玉不走正门,反而是王夫人掘地挖坑的恶业。

谁在背约?

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曹翁用了整整一回的笔墨,细细描写黛玉坐的车轿,一个转弯,一个垂花门,一个微笑,一句问候。

古代文字高手都忌讳口水文,段位越高用词越凝练,这么说吧,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用了两个字,对高手都是耻辱。

像曹翁这样的神仙文笔,为什么写黛玉进府,像记流水账,笔笔不落?

因为曹翁在隐晦地告诉你一个事实:黛玉进府,就是荣国府举办的一场庄重的收养大典!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荣府接待黛玉,坐什么车,走什么门,都是她在荣府身份的象征。

“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

林如海爱女如珍,他本不愿黛玉来贾家,后来转变主意,一定是贾家有承诺,林父才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家的承诺,就是这次黛玉的收养大典。所以黛玉心中预先有一个行进路线。

“却”……“只”,是黛玉心中诧异,是对贾家不践行约定的不满。

也就是说,贾家当时和林如海商量好的,黛玉就是该从三间兽头大门进府的,这代表黛玉的身份尊贵。

“只进了西边角门”,是贾家擅自降低黛玉身份,而且是对收养关系的改变。

古代的门,防盗功能在其次,严格的礼仪和阶级属性更重要,所以用“门第”来代表高贵。

走角门是平时走动来往,当礼仪大典时,正门才会打开,从正门进府,是身份的象征。

贾府的马车拉着黛玉走角门,把郑重的收养关系,变成黛玉走亲戚。这样,黛玉就失去了在荣府长住的礼法依据。

谁在背约

贾家人事复杂,是谁在背约,是谁在拒绝收养黛玉?

用排除法,肯定不是贾母。黛玉是她的心肝肉,贾母对黛玉的关切,体现在每一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黛玉进府,除拜访贾母外,还郑重拜访了两位舅舅。

贾赦夫妻的接待仪式,才是对黛玉的真诚接纳!

大舅母打样

贾赦夫妻在后期风评不好,贾赦好色,邢夫人爱财,是人人嫌弃的一对长辈。

但贾赦夫妇却对黛玉,输出了犹如父母的关怀!

黛玉拜访大舅,邢夫人亲自携带黛玉,车马转换一丝不苟。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绸车来。邢夫人【携了】黛玉坐上,众【婆娘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处,方驾上驯骡,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了荣府正门,【便入一黑油大门中,至仪门前方下来】。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邢夫人【搀了黛玉的手】,进入院中……【进入三层仪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嬛迎着】。邢夫人让黛玉坐了,一面【命人到外面书房中请贾赦】。”

这段是黛玉进贾赦府的全过程。全程记录在此,是要和黛玉拜访二舅作一比对,好让大家一睹王夫人的真容。

1、引路。

黛玉进贾赦家,全程有人引导,且是贾赦家最尊贵的主母邢夫人引路。

邢夫人对对黛玉表达了十二分的尊重。

黛玉上车,邢夫人是【携了黛玉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黛玉下车,邢夫人是【搀了黛玉的手】,黛玉刚刚丧母,如同惊弓之鸟,一个搀的动作,给了黛玉多少慰藉和安抚!

而黛玉拜访贾政时,只有嬷嬷引着,【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

荣府内宅的传统,主子比丫嬛尊贵,丫嬛又比嬷嬷有体面。让嬷嬷引着,黛玉被慢待到何种地步,林爸爸知道肯定后悔死。

2、护黛玉贞洁。

古代女子,越尊贵,越要珍藏。

邢夫人对黛玉的隔绝工作做得相当到位。

【众婆娘放下车帘,方命小厮们抬起】,【众小厮退出,方打起车帘】。

难得的是贾赦,他一向不靠谱,但对黛玉却做到了守礼守节。

黛玉拜见舅舅,贾赦就在书房,却派人传话。

现代读者迷惑,贾赦为何不现身亲见,那不更显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贾赦的做法,才是礼仪的最高典范。

古代男女大防,对女子越尊敬,男女隔离制度越严格。

比如元春省亲,贾政要隔着帘子回话,就是如此。

反观黛玉拜访二舅,【一时黛玉进入荣府,下了车】,完全没有防避男人的行为。

古代女子隔离男子,也分大防和小防。

十七八岁以下的男子,属于轻度防避,十七八岁以上男子是成年,是大防。

黛玉进贾母处时,从西角门到转弯处,是轿夫抬着,因为这段路虽已进荣府,但却在南大厅地界,是荣府男人的世界。

从转弯处到贾母的垂花门,是小厮抬着。这里是男人和女眷的隔离地带,是小防,所以用小厮抬轿。

而黛玉的下轿处,是在南大厅至仪门的过度地带,是大防和小防的过度地带,这段路,轿夫能到,管家能不能到?贾家所有男人能不能到?你说这环境混乱到什么程度?

把黛玉置于男人的世界中任人瞧看,在贾政家这帮人眼中,黛玉被贬低到什么程度?

3、走中轴线进入正房。

在贾赦家,黛玉是走三层仪门,才进的正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仪门,是明清衙属、宅邸中用来表示威仪的正门,具有礼仪正统的象征,一般设在一座宅院的中轴线上。

从中轴线进府,且进正房,才是尊贵的象征。邢夫人做到了。

而在贾政家呢?嬷嬷引黛玉是从西角门进去,又走穿堂进的正房。全是偏门小道。

“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紧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

黛玉特意留心了直接出大门的甬道,为什么?因为她本该走这条大道进正房的,却被摆弄,走的偏门小道。

这些黛玉全知道。

4、姬妾盛装迎接。

在贾赦家是姬妾丫嬛盛装丽服接待。

但在贾政家,正堂没人,耳房没人,王夫人只在东廊小正房接待,且是她一人接待,连口茶都没捧出,屋内装饰,全是半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你知道慢待黛玉的是谁了吧?放心不是贾政,贾政连贾雨村都着实看重,怎么会慢待外甥女?

薄待黛玉的,只有王夫人啊!

王夫人在第一天就给黛玉设置了身份障碍,那些望风行事的家人和仆从,会好好款待黛玉吗?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就是黛玉的真实写照,请问仙界绛珠草,灵河岸边不染凡尘,何苦来这世俗脏地惹烦恼?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