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王九川律师于2024年5月12日在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三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九川律师

很高兴回到我的母校,这个曾经度过青春浪漫岁月的地方,我就是这里“拓荒牛”的一分子。

我和准律师协会的缘分虽然没有那么深,但是很早,值得回忆。准律师协会成立于1994年,京都所在1995年2月成立,我在四月份被田老师招过来。当年我就认识了我们准律协的佟会长,那时他是一个在校学生,是会长,现在他是副会长,律协的副会长,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当时跟我讲,这个准律师协会是他创建的,我说很有创意,他还说准律协会长还能列席市律协的会议,我当时有肃然起敬的感觉,这个社团不简单。

准律师协会果然是不负众望,在田老师、徐老师的支持下成立起来走到今天,多次成为全国优秀大学社团,带动很多的法律学子走进律师的行列。当然,有的人没有做律师,但他们一定在准律师协会得到很好的磨练和熏陶。

所以,我非常同意刚才刘老师、徐老师讲的这个观点,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定要热心社团活动。我就是一个在校社团活动的受益者,我在法大的时候谈不上务正业,我经常坐在教室后边看课外书,文学、哲学之类,包括北岛他们的诗都不会放过,我是“345”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也在宣传部、新闻社做过。我当时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社团活动上,我想到了北京,进入法大,我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开阔眼界,我将来会走入社会,要磨练自己的交往活动能力,我有意识训练自己,正是这种群体活动的训练,使我调整自己,获得了能够向律师转型的这种可能性,我在高中毕业时还是一个内向的学生。我做律师二十九年,回顾起来,有关素质、能力的训练实际是从那时开始的。很遗憾,我们来的早,没有赶上这个准律师协会。

那么,我看法学院里的准律师协会,实际是给我们很多在校学子一种代入感,就是你在学校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准律师的角色,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律师行业的同学,我相信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通过这个平台与律师圈、法律圈进行交往,开始学习,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你不见得一定要从事律师行业,将来做法官、检察官,做司法、立法工作,甚至去从事法律以外的职业,都有可能。像协会中这些法律活动,训练的是你的思维能力,前面我讲的是社交能力、社团活动能力。从专业角度讲,法律思维很重要,在课堂上学的是理论部分,当然也有一些技能上的训练,但是真正的实务技能、法律实践经验和其他社会经验,你还是要通过社团组织这个平台去和社会接触,获得一个初步的体验。

我们在校那个年代没有这样好的机会,那时的律师所是国办的。我开始做律师的时候,律师、律师所很快形成很高的热度,但远不如同学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律师业务种类的覆盖度远不能和现在比,律师业务的操作规范都是比较粗放的,不像现在这样精细化,律师所的管理模式也不如现在这样成熟,所以你们赶上了好时候。不利的在哪里?那时的律师没有这么多,扩大了几十倍,所以你们面临的问题跟我们当年不一样。我们在校的时候很简单、很自由,我初做律师的时候也单纯,充满无限的憧憬,尽管物质上差很多。我们的视野比你们窄多了,脑子里装的东西比你们少得多。

但有一点,也许是弊端,也许是优势,你们比我们焦虑,就是竞争的压力。我希望这种焦虑感在压力下能较早地转化成自信。在校的时候就接触社会,逐步脱离象牙塔的心态,能够较早地认识社会,不要像我们那样投入社会后经历很多波折,受到刺激。现在的信息传播是丰富的、高效的,我想不仅要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来充实自己,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早一点去领悟社会的真实状况,能够通过这些社团活动评估、确认自己是否适合做律师。如果你有焦虑,说我还没有信心、兴趣做律师,家庭的状况也不允许去冒这种风险,那就先找一个“铁饭碗”,先到体制内或其他更稳定的地方去,先安顿下来,这也是可以的。律师这条路,我也不是建议你走出校园马上去做。从未来的社会发展看,尽管可能会有一些波折,包括法治上的一些波折,但我对未来还是有信心的。所以希望我们的同学、我们的校友能有更多的人将来加入律师队伍。

就我的经历看,我们法大的同学在法律实务方面是非常能创新的,是非常活跃的一批,这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公认。我当年实习的时候就第一次听说:“政法大学的,肯定错不了!”政法大学的校友在律师界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我希望我们法大的同学有更多的人将来走进律师的行列。田老师、徐老师是改开后的第一代律师,我和丽华算是第二代,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中年,未来还是要靠各位。我希望我们和准律师协会的老师同学,和法大的校友一起创造新的业绩,为我们法大增光添彩,希望有更多法大人加入律师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