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味道”高频次被提起,在很多东西,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甚至越来越难吃,包括猪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更趋科学化,为啥味道大不如前?变“难吃”的猪肉,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势造英雄

贫穷年代,餐桌一个月都能不见荤腥,偶尔吃顿肉,怎么吃怎么感觉香,当然,也是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子好起来了,逢年过节,家常便饭,猪肉都是其中一份子,吃的多了,越发感慨,这猪肉怎么不香了,甚至说,肉味越来越淡了?

莫非山珍海味吃的太多,人的嘴巴都被养挑剔了,其实不是,变得不是人,是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之香味,来自脂肪,即使是瘦肉,也是有脂肪的,而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在加热的时候就会发生裂解,转化成具有香味的物质。

这意味着的,是猪肉香味跟脂肪含量是密切相关的,现在更多人注重健康,低脂市场大,所以养猪时所选的品种,也一般都是瘦肉型,脂肪含量低了,肉自然也就很难香了。

另外一重原因,在所吃猪肉品种发生了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吃的都是本地猪,日子好起来后,猪肉不够吃,就开始引进国外猪种,到现在,洋品种的猪肉已经占据了市场的90%。

传统土猪生长周期长,吃得多长得慢,看起来肥硕无比,所以吃起来香,洋猪肉生长周期是没有办法给土猪比的,再加上更倾向于瘦肉,味道自然也要平淡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化养猪,追求的就是一个“饲料转化率”,大家更在乎的是如何将猪的生长周期给压缩,可它之压缩,看起来无影响,实际也是有些“拔苗助长”成分在的,助长的成分,自然就是受折损最大的味道了。

可归根结底,说的还是一个脂肪含量的问题,只是这一处不同,为什么会诱发这样大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猜不到的最终原因

问题出在嗅觉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都知道人类的嗅觉是很灵敏的,以可乐和雪碧为例,两者都是汽水,且最终味道都是甜的,为什么入口后味道相差这么大,原因就出在味道上。

出现味同嚼蜡的感受,一定也是嗅觉传递给大脑的信号,土猪在烹饪的时候,因为脂肪的挥发会散发出更多的香气,鼻子闻到了香,吃到嘴里肯定也是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味道这件事情消费者是改变不了了,如何烹饪,将猪肉吃得安全健康却是可以学习一番的。

首先要注意,不要将猪肉放在热水里浸泡,这样做,是因为在猪肉的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它们中的一部分遇到热水会凝固,从而进一步影响猪肉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时间将猪肉放在冰箱里冷冻也是不好的,冰箱不是保险箱,即便是低温,存放时间过长,猪肉也是会变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个月,否则影响口感不说,吃完还有可能会出现腹泻或者腹痛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猪肉的讲究,还有“三不吃”。

完全没有煮熟的猪肉不要吃,这句话,听着很多余,其实现实情况避免不了,典型行为就是肉馅饺子,不确定熟没熟,直接夹出来一个尝一尝,出现不熟的情况,有些人会吐掉,有些人,将将就就的也就吃到肚子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为只是一件小事,其实,发生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吃了不熟的生肉就是原因之一。

这二不吃,在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好量,不要吃太多。

国际癌症中心将红肉列为了2A类致癌物,猪肉就是红肉的一种,虽然只是风险,但每天建议的摄入量,还是不要超过500克,当然正常情况下,也鲜少有人能一天吃一斤猪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不吃,就是放在冰箱里的肉拿出来用一点,然后再放回去。

反复解冻的猪肉是不能吃的,因为在解冻和复冻的过程中,猪肉的品质已经发生了变化,非常容易被细菌和病毒侵蚀。

解释完味道原因,又介绍了“三不吃”,额外普及一点,想要吃到味道上乘的猪肉,挑的时候,也可以让嗅觉发挥一下作用,挑颜色偏浅红的,切面微干但不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味道不再是记忆中的味道,但比之之前的价格,猪肉价格却是下降了不少的,口味换来亲民价格和可靠的蛋白质来源,最多算得上是“有得有失”,结果也不算特别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