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经进行到第三年。在2022—2023年夏季期间,俄军在战场上处于严重颓势:其最初针对乌克兰全国的“闪击战”遭到彻底失败,从基辅到切尔尼戈夫到苏梅地区丢满了被摧毁或被遗弃的俄军坦克;2022年秋,俄军在哈尔科夫地区被“弱小”乌军打出了崩溃式的惨败,随后又丢失了赫尔松地区。到2022年底,俄军在对乌前线可谓跌到谷底,甚至不少人认为俄国人可能很快被击败,灰头土脸地退出乌克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俄军却在后来的战斗中逆风翻盘。2023年俄军顶住了乌克兰的夏季反攻,并从秋季开始攻打乌军所谓阿夫杰耶夫卡要塞,在2024年2月攻克当地。当人们都以为俄军已到达进攻战役的顶点时,俄国人却继续多面出击,在从库皮杨斯克到顿涅茨克的广袤战线发起攻势,夺取了战役主动权。到2024年5月,俄军又从沉寂已久的哈尔科夫地区发起反击。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人对战争的胜利往往聚焦于先进武器:大到俄军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苏-35战机,小到前线新式的无人机。或者沿用古代英雄演义的方法,认为完全取决于某些将帅的战略战法。但实际上,俄军能逆风翻盘最重要的招数其实很朴实又很残酷:搜罗到了足够多的兵力来填充战线、承担伤亡,取得了人数和火力上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军在战争初期的惨败是有限兵力打全面战争的必然结局。其在2022年战争伊始投入的地面兵力仅20余万人—这个数字已经是俄军将包括西伯利亚、远东在内的各大军区战斗部队全面集结的成果——而面对的是一个人口3700万人(战前)的欧洲面积数一数二的国家。只要对手没被吓倒而是选择抵抗,那么这样的兵力是完全不够的。这就造成:进攻,缺乏兵力尤其是步兵,人数少而装备多的营战斗群根本承受不起烈度稍高的战斗的消耗;防御,因为缺乏兵力根本无法构筑多层次的防线,一旦对手突破第一道防线整个战区就如同一个被破壳的鸡蛋般垮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俄国人的“逆风翻盘”的原因就是把人力缺口补了上来,并适应了长期消耗战。2022年秋,俄罗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局部动员,大量新兵、预备役士兵和预备役军官前往了乌克兰前线。因为战况紧急,新兵的训练情况很糟糕,但却极大充实了虚弱的战线。借助冬天和春天泥泞期带来的战场停摆,俄军的兵力大幅提高。新兵也逐步完成整训、构筑了多层次的防线、部队编制也针对阵地消耗战进行了调整。到2023年夏,当获得北约装备的乌克兰人再次发起进攻时,却再也啃不动俄国人的防线了。

2023年底到2024年,俄军在前线基本维持在50万人的员额左右。西方评论家还注意到,俄军在作战中遭到的人员损失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弥补,战斗烈度和伤亡的提高并无法削弱俄军的实力。在著名的阿夫杰耶夫卡之战中,俄军在4个月的进攻中投入了4个集团军下属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可能地搜罗兵力,然后利用人数和火力优势压倒对方,这恐怕是苏-俄军从二战以来积累的“制胜绝招”。但这样的“绝招”也是十分残忍的。大量俄军动员兵来自于偏远地区,给当地带来了严重损害。俄军指挥官在战斗中也倾向于使用巨大的伤亡夺取战果——因为后方的新兵可以很快补充这样的损失,他们不用顾忌这样的伤亡:根据乌克兰国防部的战报,截至2024年5月,已对俄军造成49万人的伤亡。这个数字虽然出自对手的宣称战果,无疑是偏高的,但也折射出俄军人员伤亡之巨。而根据俄罗斯国内反战网站的统计,到2024年春俄军的不可恢复损失数量达到20万人左右(阵亡、重伤、失踪)。这样严重的人员伤亡属于越南战争后历次冲突和战争伤亡之最。

为了弥补损失,甚至许多囚犯也被编入前线部队,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而对于乌克兰而言,这样的“绝招”无法复制。因为其人口数量处于绝对劣势,如果模仿这样的动员和不惧伤亡的战术,那么肯定会先于体量更大的对手垮掉。乌军统帅部多次的增加动员提案也在乌最高拉达(议会)受到阻碍。

乌军面临的一个困境是:如果不愿意和敌人在某个战场拼伤亡消耗,就只能选择撤退,从而导致战线态势的不断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