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胥帅 每经编辑:张海妮

“二师兄”又“受宠”了!

据农业产经信息,5月20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猪价都已经涨至8元/斤以上,最高价涨至8.3元/斤,最低价涨至7.3元/斤。“受宠”的不只是猪价,还有牧原股份(002714.SZ,股价49.35元,市值2697.15亿元)、新希望(000876.SZ,股价10.52元,市值478.22亿元)等相关猪企上市公司,今日股价集体上涨。

综合上市公司月度销售数据,这轮猪价上涨从今年1月就拉开帷幕,月度实现“四连涨”。能繁母猪数量下降等深层原因影响着供需,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涨价持续性还有待观望。

猪价连续四个月上涨

5月中旬,猪价继续上涨。

据农业产经信息,5月20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猪价都已经涨至8元/斤以上,最高价涨至8.3元/斤,最低价涨至7.3元/斤。

伴随猪价上涨,A股上市公司猪企股价也有所表现。

牧原股份今日盘中创出年内新高49.84元/股;新希望股价上涨超5%,逼近11.24元/股的年线;温氏股份(300498.SZ,股价21.94元,市值1459.46亿元)市值逼近1500亿元;东瑞股份(001201.SZ,股价25.75元,市值66.38亿元)同样逼近27.19元/股的箱体上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相较于猪价上涨,上市公司股价已经提前反应。而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月度销售数据看,今年3月就已有上涨苗头。

以牧原股份披露的4月月度销售数据为例,今年1月至2月、3月及4月的生猪销售均价分别为13.84元/公斤(去年12月为13.42元/公斤)、14.24元/公斤和14.8元/公斤。

新希望则披露了2月的销售数据,今年逐月销售价格分别为13.3元/公斤、13.86元/公斤、14.34元/公斤和15.13元/公斤。

从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到,生猪价格并非在5月突然上涨,而是自今年1月以来就持续上涨。牧原股份4月的生猪销售价格就比去年12月涨超10%。

牧原股份的股价起涨点在2月份,几乎与本轮猪价上涨的节点同步。需要注意的是,猪企股价上涨过程还伴随着年报披露季,去年A股养猪企业合计亏损超百亿元,个别企业负债率甚至超过70%。

即便如此,当猪价反弹的预期出现,这轮猪企股价上涨颇有“利空出尽”的感觉。

部分猪企在4月才实现单月盈利

对于最近猪价上涨,卓创资讯生猪行业分析师容志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前猪价上涨主要是在北方市场,南方多数市场涨势相对偏缓。容志发表示,北方市场二次育肥热度渐起,拦截部分本应流向屠宰端猪源,市场实际供应缺口增大,下游收购阻力提升,支撑猪价震荡上行。同3月份的猪价快速上涨相比,5月中旬的南方市场猪价主导性并不高。

不过,从一些变化的产业指标来看,猪价上涨的信号其实还是比较明显。去年10月底,淘汰母猪的价格环比大跌20%,同比跌超50%。淘汰母猪价格走低说明卖母猪的多,母猪影响的是10个月后的周期,也就是今年8月、9月。

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从能繁母猪存栏量看,3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992万头,同比下降7.3%,相当于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2.4%,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从育肥出栏周期和消费季节性转强规律看,生猪市场供应偏松的缓解信号正在逐步释放。

另外,低迷的猪价倒逼猪企持续不断降低成本。即便如此,大型猪企在4月勉强实现单月盈利。根据新希望最新的调研纪要,4月份公司在猪价15.1元/公斤左右的水平上实现了整体单月盈利。

大型猪企的成本决定行业边际成本。牧原股份管理层也表示,“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的观点放到现在已经有些过时。

虽然猪价回暖,但业内人士认为涨价持续性还有待观望。

容志发表示,当前处于消费淡季,肥标价差收窄,后期随着气温升高,肥猪需求或持续减弱,大体重猪源优势不再,南方从业者补栏二次育肥积极性或不及北方,猪价波动幅度较为有限。由于当下大猪存栏水平仍较高,南方市场短时二次育肥热度或难有明显提升,在需求端提振有限的情况下,南方市场生猪价格并无支撑点,这或对全国猪价起到拖累作用。从贸易流向来看,当前北方市场二次育肥热度不减,随着南北价差拉大,南方市场标猪货源北调进入二次育肥渠道和屠宰渠道猪源较多,缓解北方供应压力的同时,也会对猪价产生短时的利空影响,北方涨幅或受限。根据容志发了解到的情况,需求端被动跟涨后订单有下滑现象,后续全国生猪价格再涨动力有限,或止涨回稳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