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深圳,关于电动自行车的问题向来让人头疼,行驶路权、充电桩以及合适的停放位置都让不少人为之煞费苦心。

如果,电动自行车不能停在家楼下呢?

前不久,深圳龙华万家灯火小区的居民就有类似经历,物业管理处以公共空间有限、防范火灾隐患为由,禁止电动自行车驶入小区。

出发点是好意,但是也给许多居民造成不便。而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也在深圳多个小区上演过。

3月份,龙岗区万科第五园小区通知业主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到小区外围,后续在业主交涉下,物业才未继续强行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南山区润府一期在2月底,也要求所过有电动自行车停放到小区外围划线停放区域。

有深圳人说:“幸好只是小区,如果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的规定,上升在社区的规模,那恐怕......”

说来也巧,虽然深圳目前没有,但是隔壁城市广州已有先例。

5月11日晚,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经济联社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电动车管理的通告》:“自2024年5月16日0时起,所有电动车及五类车禁止入村停放,如有需要可骑行共享单车接驳入村。外卖、快递、燃气、粮油等生活必需品配送电动车每天6时至24时,登记后可入村通行并限时离村。电动车可就近停放在三元里村外围设置的停放区,并在村外充电设施完成充电。鼓励自行购买电动车保险。”

有数据称,村内的电动车保有量大约在6000余辆,在此通告出来后,三元里村成为全市首个“电动车禁停”的城中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区和社区的规模不同,一个小区通常是指某个特定范围的居民住宅区,而一个社区可以包含多个小区,规模更大且生活环境更为复杂,而城中村也是大型社区。

可以试着想一下,如果在深圳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社区,那是怎么样的场景?

因为在居民楼下大量停放电动自行车而造成的安全隐患,肯定会减少许多;社区内被电动自行车占据的人行道,也会腾出空间,宽敞不少;像是城中村里面那些拥挤而复杂的街道,一定会有很大改善。

不过也有人觉得,“社区禁停电动自行车”的规定像是一把双刃剑。

电动自行车的存在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的问题,如果在没有完善的规划改造和配套情况下,就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社区外,那会意味着打工人的通勤距离变得更长、更麻烦。而在该社区之外的区域,原先的人行道难免会被占用,影响其他人的正常通行。

广州三元里村在实行电动自行车禁停前,其相应的规划措施确实值得借鉴一番。

为了给村民提供便利,三元里村投放700余台共享单车,在村外设置了总长约4.5公里停车区域;充电柜、充电桩总数超过2000个充电端口,在各充电站点配置消防装置。

深圳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500万辆,作为深圳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确实同时存在充电难、违规改装、非机动车道行驶等问题,停放难题也确实难以化解。

个人觉得,“社区禁停电动自行车”的规定在深圳未尝不可一试,前提是,要像广州三元里村那样做足方案,有着完善的规划和配套。

如果在配套完善的情况下,深圳禁止电动自行车进社区,你觉得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呢?如果赞成这样的决定,可以说说你的理由;如果觉得不合理,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意见或者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