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六安市深挖红色资源“富矿”,聚力放大红色“效应”。5月20日下午,六安市第四届“红色记忆-我有传家宝”赛宝大会暨颁奖典礼在市文化馆正式拉开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红色传家宝,告诉我人生的模样;我的红色传家宝,书写着初心的力量……”在一曲原创歌曲《红色传家宝》中,赛宝大会正式开启。

一首报国诗、一份纪念章;一件军大衣、一张证明书……舞台上,一件件红色“传家宝”相继亮相,他们是革命理想的反映也是良好家风的传承,更是时代价值的写照。大会上,12位持宝人依次登场,深情讲述“传家宝”背后的故事,让在场的观众和观看直播的网友们从斑驳的历史中感受信仰的力量,体会家风传承中的奋斗精神。一个个温暖感人的红色故事,传递了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报效国家,为了民族解放,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勇往直前、无畏流血牺牲。一件挂满勋章的军服既是荣耀,也是艰苦卓绝斗争的见证,第一代红色“听风者”、百岁老人胡正先的军服一亮相,就引发全场观众的掌声。

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胡正先老人在没有硝烟的电波战场上驰骋半生,立下赫赫战功。2019年,胡正先被特邀参加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致敬方阵。胡正先老人穿着这件挂满勋章的军服乘坐在“老兵致敬方阵”第一辆彩车上,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的检阅。

岁月如潮歌如梦,百年弹指一挥间,挂满勋章的军服凝结着老一辈革命家对国家、对民族的无畏担当,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六安红色文化禀赋厚重,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为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六安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静静地诉说着这块红色土地曾经的峥嵘岁月,也指引着今天人们不断前行的方向。

“鼓轮破巨浪,风送夕阳归。明晨云雾散,昂首看朝晖。国事艰难日,英雄奋起时。光阴如逝水,觉醒不宜迟。”一首报国诗在舞台上响起,它饱含着许继慎忧国忧民、奋起报国的远大志向。

许继慎,六安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军事家,先后参加黄埔军校两次东征,并历任工农红军叶挺独立团队长、营长和团参谋长,取得多次战事大捷。这首报国诗作为红色传家宝代代相传,让后人牢记革命历史、继承先烈遗志,激励我们用信仰之光来照亮前行的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力奋斗。

一项宏大的水利工程孕育出了伟大的淠史杭精神,赛宝大会上,一件特殊的蓝色军大衣将观众带进了那段波澜壮阔的艰苦岁月。

“这件大衣是蒋万茂老人参加淠史杭建设时穿着的,是1950年在大连海军学校时发的军服。”持宝人蒋常虹深情讲述大衣的来历。

当年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严峻时期,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非常落后,一切从零开始。但英勇的皖西人民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风吹日晒,沧桑几许,这件大衣陪伴蒋万茂度过半个多世纪。无论是在水泥厂的寒冬,还是在龙河口水库值班,再到横排头巡堤查险的夜晚,蒋万茂的身边总有这么一件大衣,在户外的时候是衣裳,回到值班室又是被子。

英勇的皖西人民舍小家顾大家,讲奉献拼干劲,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英雄们,他们用汗水、泪水甚至生命,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为高质量推进实施六安“两源两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六安市创新打造“红色记忆·我有传家宝”系列主题活动。活动以六安市红色历史文化为背景,结合优良家风传承,红色故事传播,通过抖音作品创作征集、“晒宝”大会等方式,展现了家庭的红色传承和爱国主义情怀,目前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下一步,六安市将以“红色传家宝”系列活动为契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走出六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路而不懈奋斗。(谢麒麟 严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