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真是多事之秋。

今天全世界都被震惊了:伊朗总统莱希、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两个省长,同时坠机身亡。

伊朗当局从土耳其借了无人侦察机,足足花了12个小时才找到地方。

最终确认:尸骨无存。

吓得以色列赶紧出了个声明:以色列跟伊朗总统坠机没有任何关系。

说实话,一个有核大国的二把手失联了,居然能找这么久……

总觉得有些诡异。

机械故障?天气恶劣?敌国暗杀?……各种猜测应有尽有。

目前谁都没啥证据。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想莱希死的人,可不止在伊朗外部。

01家天下?公天下?

现在发生在伊朗的一切,都绕不开宗教。

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信仰拜火教,他们建立的波斯文明是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7世纪,穆斯林武力征服波斯高原,并强迫波斯人改信伊斯兰教。

当时,穆罕默德去世不久,所有信徒都为继承人问题吵翻了天。

大部分人认为,穆圣生前没有指定继承人,所以应该根据教义来,人人都有机会上位。

他们是逊尼派的起源。

另一派则坚持血统论,认为穆圣生前指定了堂弟阿里当继承人,所以除了先知和阿里的后代,其他人都没有继承资格。

这部分人是什叶派的起源。

很明显,什叶派还是家天下那一套,受众天然就比逊尼派少,所以一直是被打压的少数派。

但这一套,很对波斯人的胃口!

一来,波斯有辉煌的帝国历史,千余年言传身教,民众本身就对“正统”、血统极其看重。

二来,无论是文明程度、还是历史底蕴,波斯人都远超刚走出半岛的阿拉伯人,他们当然不甘心逆来顺受。

越是被打压的、越是少数派的,越受他们欢迎。

于是,许多波斯人选择信奉蕴涵悲情的什叶派,作为反抗外族侵略的精神旗帜。

尤其在波斯萨菲王朝宣布什叶派为国教后,伊朗高原就成了全世界什叶派的精神故乡。

这件事对伊朗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斯兰教派分布

伊朗全称伊斯兰共和国,实行皿煮选举总统,然后按照伊斯兰教法管理国家。

但因为教大于国,因此最高权力在宗教领袖哈梅内伊手里,总统只是个傀儡。

哈梅内伊是霍梅尼的弟子,从1981年至今,统治了伊朗长达43年之久。

如今,他已是85岁高龄,谁来接班成了最紧迫的问题。

对美国、对以色列、对沙特的关系,都没有这个重要。

目前呼声最高的有两人。现任总统莱希,次子莫杰塔巴。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刚刚坠机身亡的总统莱希,就是哈梅内伊的接班人。

但他本人从没有过任何表示。

毕竟,无论是按照什叶派的传统,还是出于私心,他当然是想让自己儿子继位的。

因为他的恩师霍梅尼,本来也是这种想法。

霍梅尼有两个儿子。

长子穆斯塔法,学识渊博,曾是伊斯兰教的大教士,威望很高,是毫无疑问的“太子爷”。

可惜在70年代末期,在伊拉克被特务暗杀。

次子艾哈迈德,专门跟老爹对着来,反对政教合一、主张世俗化,经常公开发表皿煮、自由言论。

霍梅尼再怎么有想法,也不可能把一个不信教的人捧成宗教领袖……

实在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霍梅尼在临终前传位给最坚定的弟子哈梅内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梅内伊比他的恩师幸运。

他的儿子莫杰塔巴,不仅没有夭折,也没有那种“离经叛道”的思想。

有一个关键点需要说一下。

因为强调“正统”,所以在伊朗,最高领袖必须代表什叶派最权威的教义。

谁才懂最权威的教义?只有最高领袖的亲传弟子和儿子。

但亲传弟子比儿子还是差一些,因为血统不够“正统”。

当然,就算再正统,你也得有能力。

2009年,伊朗大选后爆发动乱,就是莫杰塔巴带人平定的。

他至少不是个无能之辈。

所以莫杰塔巴虽然名声不显,但在教士集团内部人气非常高,很多人支持他当下一任领袖。

哈梅内伊也早就开始布局。

早在2020年,他就把国家的部分权利交给了儿子,掌管请保安全工作。

今年2月,哈梅内伊还对选举最高领袖的“专家委员会”进行清洗,88名委员中有35名被退休。

原则就是,“年纪大的教士要给年轻人空出机会”

武力方面更不用说,革命卫队只效忠最高领袖,只要哈梅内伊一句话,莫杰塔巴立刻就能拥有这支庞大的力量。

再加上教士们支持,莫杰塔巴的优势似乎是不可撼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问题是,莱希作为总统,在国内声望是非常高的,而且对哈梅内伊言听计从,坚决打压改革派。

这种情况下,基本不可能通过政治手段把他换下来。

当然,哈梅内伊有权强行指定继承人,但霸王硬上弓难免会有人不服。

如果这个时候,莱希突然出意外暴毙了,那就太完美了,还能让帝国当背锅侠。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内容都是猜测,并没有啥证据。

也许一切真相,都得等到伊朗最高领袖继承人定下来,才能水落石出。

也或许,永远不会有真相。

02屠龙者终成恶龙

除了继承人之争,伊朗内部,还有更大的矛盾。

2012年,伊朗总统内贾德,曾在演讲中无奈地说道:300个教士,掌控了伊朗60%的财富。

伊朗仅石油、天然气、矿石三项,每年出口都能创收上千亿美元外汇。

但工薪阶层的月收入还不到2000元RMB,面对超过40%的通胀率,过得很是穷困。

没工作的人更惨。为了果腹,不得不出售器官,大街小巷贴到处都是广告。

这一切,不由得让人们对当初的选择产生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伊朗将器官交易合法化

古老的帝国文明与新宗教相互发酵,久而久之,波斯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欧莱玛群体。

指能解读经文、知识渊博的教士们,包括阿訇、毛拉、大阿亚图拉等等。

按照中国人的思考模式,可以把他们理解为:地主和士大夫的结合体,是波斯传统社会的最基本单元。

按照规定,欧莱玛负责向低级的教徒发布命令,也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做为回报,低等级的教徒要向他们进贡财物。

在广大农村地区,每个村都有一两个欧莱玛,他们不仅有严谨的师承关系,还通过联姻结成一张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他们凌驾于王权之上,控制着司法、经济、教育,掌控着大量土地、庄园、寺庙等大量财富。

1963年,据当时巴列维王朝的统计:拥有两千个以上村庄的大地主,多达27个。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2000个村庄,究竟有多少耕地?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国398万农户,只有190万户拥有土地,剩下的全是佃户。

教士们,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主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礼萨·汗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建立巴列维王朝,把国名波斯改为伊朗。

伊朗,就是雅利安的意思。

从国名上就能看出,他不想被神权骑在脖子上,更强调民族。

他效仿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大力推行世俗化改革:控制教会地产、建立世俗国民教育体系、推行世俗司法体系……

但教士们的地位根深蒂固,这些举措根本无法深入到农村基层。

1941年,英国和苏联军队逮捕并流放在二战中站错队的老巴列维,扶持他的儿子上位。

小巴列维发起更激进的“白色革命”,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社会制度,将伊朗打造成一个现代式资本强国。

包括土地改革、国企私有化、女性平权等19项改革计划。

初期,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施行土改后,政府出资,以市场价回购地主“多余”的土地,再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分期付款卖给佃农。

短短几年,全国92%的农户有了自己的土地。

佃户们无比感激,教士们则异常愤怒,这等于是斩了他们的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激的佃户亲吻国王的脚

但问题也马上产生。

农民并不是真的拥有了这些土地,而是要交给国王推行的农业联合体(相当于农业合作社),从佃户变成给合作社打工的人,无法直接转化成生产力。

而那些原本拥有土地的农民,也因为资本XX等原因,不得不向高利贷求助。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土地渐渐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大量农村人口不得不去城里寻找生计。

1963-1978年,伊朗的城市人口占比迅速从30%上升到52%。

短短15年,有超过800万农民涌入城市。

他们正好成为工业化、现代化的“红利”。

1960-1979年,伊朗GDP从41.99亿美元暴增至903.9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53%。

1977年,伊朗人均GDP就已经达到2200美元,全球排49(现在132),一下子就逆袭成富裕国家。

至少在经济方面,白色革命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但波斯人突然陷入了精神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巴列维在位时,是伊朗最开放的阶段。

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渗透到大城市的每一个领域,很多伊朗大城市都出现了酒吧、赌场、歌剧院、迪斯科、妓院等等场所。

许多年轻女子也开始模仿欧洲人,摘掉面纱,穿紧身裤、迷你裙。

这些虽然与教义相悖,但人都是现实的。

如果所有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大家自然不会竭力反对,甚至觉得这些都是“进步”的体现。

但如果越来越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年代德黑兰女青年

人怕穷,更怕对比。

伊朗的世俗化,确实给整个国家赚取了海量财富。

但那些财富,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绝大多数人不过是“红利”本身。

革命之前,1%的富人占据了全国52%的财富,91%的穷人只分到18%。

更糟糕的是,巨大的财富让巴列维王室忘乎所以、挥霍无度,生活极度奢靡,这股风气也带动了整个社会从上而下的糜烂。

以首都德黑兰为例,当时全城被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北部是富人聚集区,豪华的西式别墅,坐落在灯红酒绿的夜总会之间,歌舞升平;南部则是棚户区,街道狭窄,拥挤不堪。

一切都是国王改革的“成果”。

农民怨恨国王,市民怨恨国王,失去土地的地主更怨恨国王。

人们开始怀念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黑兰贫民窟

代表过去的教士们,带领巴列维王朝体制外群体和落后地区及广大农民,迅速卷土重来,发动伊斯兰革命。

1979年1月,巴列维带着王室成员匆匆出逃。

2月1日,霍梅尼乘坐波音747回到德黑兰,数百万人在机场迎接,称他为“伊玛目”。

伊玛目,即什叶派的教长,信徒和真主之间的媒介。

3月,伊朗通过公投,98%国民支持伊斯兰共和国取代巴列维王朝,霍梅尼担任最高领袖,负责用教义指导国民,具体事务由总统负责。

“我委任了他,你们必须效忠他,违抗他就是违抗真主。”

作为最虔诚的信徒,大家不支持也得支持。

但信徒们可能上当了。

03尾声

霍梅尼在海外流亡时,一直高喊人人平等、消灭贫富差距。

但在革命成功后,复辟的教士们不仅没收了王室的所有财产,还把社会上大部分企业都收为己有。

没人能约束他们,因为伊斯兰教法管不到教士阶层。

为了管理这么多企业,教士集团组建了120多个基金会,垄断了全国几乎所有行业。

比如,伊朗全国的开心果市场,就被拉夫桑贾尼家族垄断。

至少在现在看来,伊朗的贫富差距比巴列维时期,更大。

当然,这也有遭到欧美经济制裁的原因。

2010年开始,伊朗货币迅速贬值。

消息灵通的部分教士们早就通过黑市兑换了美元保值,最后被坑的只有被愚弄的普通信徒。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上文出售器官的一幕。

有些人开始后悔搞什么政教合一。

一切的一切,都是信徒们自己的选择。

就这么着吧。(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