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作为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伊朗高层变故究竟会为动荡的中东政局带来怎样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中国新闻周刊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事情还要从前一天说起。

5月19日下午,莱希总统一行乘坐直升机,在出席了伊朗和阿塞拜疆边界地区的一处新修大坝开工仪式后,准备飞往伊朗西北部城市大不里士。

然而命运弄人,这架载有9人的贝尔212直升机,在瓦尔扎甘山区上空突遇大雾,发生了"硬着陆"事故,失去了联络。

据了解,所谓"硬着陆",是指以超出正常着陆时的垂直速度与冲击力撞击地面。

轻则导致人员受伤,重则可能导致机体解体。

遗憾的是,这次事故属于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噩耗后,伊朗方面立即组织大规模搜救。

然而事发地点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地形崎岖,持续的大雾天气更是严重阻碍了救援进程。

无奈之下,伊朗不得不请求土耳其出动无人机协助定位。

在土耳其无人机的帮助下,救援人员最终锁定了失事直升机的准确坐标。

5月20日上午10时许,救援队伍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了现场,却发现机上人员已经全部遇难。

除了莱希总统和外长阿卜杜拉希扬,机上还有东阿塞拜疆省省长马利克·拉赫马等地方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伊朗而言,总统遇难是一个晴天霹雳。

61岁的莱希虽然出身宗教世家,但从政经历相当丰富。

15岁那年,莱希离开家乡,只身前往什叶派圣城库姆求学。

库姆是伊朗什叶派的精神中心,云集了众多著名的宗教学院。

莱希拜入库姆宗教学院学习,师从当时德高望重的大阿亚图拉蒙塔泽里等高级教士。

在那里,他系统学习了伊斯兰教法学、阿拉伯语、哲学等课程,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同辈学生中的佼佼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的统治。

作为一名虔诚的什叶派教徒,莱希对霍梅尼领导的革命给予了坚定支持。

革命胜利后,年仅19岁的他进入德黑兰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师从时任总统的哈梅内伊,二人因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莱希博士毕业后,进入伊朗司法系统工作,先后担任过德黑兰、马什哈德等地的检察官。

在此期间,他以严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著称,深得民众拥戴。

同时,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宗教知识的追求,利用业余时间在库姆等地的宗教学校兼课,传播伊斯兰革命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9年,霍梅尼去世,哈梅内伊继任最高领袖。

作为哈梅内伊的得意门生,莱希的仕途也进入了快车道,他先后出任德黑兰省副省长、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等职务,参与国家重大决策。

2011年,他更是被任命为伊朗司法部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司法大管家"。

在担任司法部长期间,莱希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严惩贪官污吏,整顿司法队伍,提高审判效率,赢得了"铁腕部长"的称号。

在他的努力下,伊朗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莱希出任伊朗专家会议副主席。

专家会议是伊朗的最高权力机构,由88名成员组成,主要职责是选举和监督最高领袖。

作为专家会议副主席,莱希参与了对哈梅内伊施政的评议。

据悉,莱希在会议上多次为哈梅内伊辩护,展现了对最高领袖的绝对忠诚。

哈梅内伊对这位得力助手也给予了高度信任和赏识。

2019年,时任总统鲁哈尼的第二个任期已近尾声,接班人选举成为舆论焦点。

在哈梅内伊的提名下,莱希毅然辞去司法部长一职,正式参选。

在竞选中,莱希打出了"反腐"和"民生"两张王牌,承诺严惩权贵,改善民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6月,莱希在大选中以超过60%的得票率胜出,成为伊朗新一任总统。

这一结果显示,在美国极限施压和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伊朗民众对改革派政府的不满已经到达顶点,渴望换一种路线来振兴国家。

莱希上台后的执政之路果敢而坎坷。

在外交方面,他主张对美强硬,拒绝与拜登政府就伊核协议进行谈判,带领伊朗在国际于夹缝中求生存。

在内政方面,尽管莱希兑现了竞选承诺,开展了大规模反腐行动,查处了数百名贪官,努力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

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节节攀升的失业率,以及沸腾民怨终于初步得到了冷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内忧外患,莱希始终坚定地表示,伊朗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国家,要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

他呼吁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发扬伊斯兰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抵抗经济"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在莱希的督促下,伊朗政府加大了对国内工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小型创业,发展替代性出口,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莱希也没有放松反腐的力度,继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强化权力监督。

这些举措虽然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伊朗的经济困境,但已经展现出他作为一名强有力领导人的能力和魄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莱希始终把宗教信仰放在首位。

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诵读《古兰经》,参加宗教仪式。

即便公务再繁忙,也不会缺席德黑兰大学清真寺的主麻日聚礼。

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要以真主为尊,以服务人民为荣,不能有丝毫懈怠。

莱希的言行举止,赢得了宗教界的广泛赞誉。

不少人认为,他不仅是一名政治强人,更是一位道德楷模。

有一句这样评价莱希的话:"他不仅继承了哈梅内伊的政治遗产,更继承了霍梅尼的精神遗产。"

而在德黑兰的街头,更多人的评价是“总统是个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业未半,中道崩殂。

看得出来,伊朗的失事灾难并非总统莱希个人的悲剧,这场意外的政治影响是深远的。

按照伊朗宪法,在总统无法视事的情况下,第一副总统将临时接替其职务。

目前这一角色是穆罕默德·穆赫贝尔。

令人玩味的是,穆赫贝尔的背景颇不一般。

作为哈梅内伊的亲信,他在出任副总统之前,长期掌管着最高领袖旗下的塞塔德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虽然名义上是慈善机构,但实则是一个商业帝国。

据西方媒体估算,该基金会的资产规模可能高达数百亿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莱希遇难后,伊朗虽然要重新选举总统,但由于议会保守派已占据多数,下一任总统大概率还是强硬路线的代表,因此伊朗的内政大方向可能并不会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总统遇难对伊朗的外交或将产生微妙影响。

在莱希执政期间,伊朗一直注重发展睦邻友好,与周边国家开展经贸合作。

比如,伊朗与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以及与印度在港口建设方面的合作。

然而,这些举措都受到了美国的制裁压力。

如今,一些观察家认为,莱希遇难可能会促使伊朗在外交上出现调整,与美国直接对话的可能性或许会有所增加。

毕竟,在制裁的重压下,伊朗经济已经遭受重创,能否突破制裁禁锢,事关这个国家的发展全局。

对中东地区而言,伊朗总统遇难可能会打破原有政治生态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抵抗轴心"的角度看,伊朗一直扮演着反美、反以色列的领头羊角色。

一旦伊朗有所动摇,必将影响对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支持力度。

这对以色列无疑是个利好。

当然,也有分析人士提醒,即便伊朗发生高层变故,中东格局也不太可能发生根本性的逆转。

毕竟,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正在收缩,而中国等域外大国与地区国家的合作,早已是大势所趋。

况且,伊朗的民族自尊和大国意识都不容小觑。

是否"转向",最终还要看本国利益的权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莱希总统的直升机为何会在看似常规飞行中突遇不测呢?目前来看,极端恶劣的天气和复杂多变的地形,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因。

大雾笼罩下的群山之中,飞行员的视野和判断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稍有闪失,就可能酿成大祸。

当然,除了客观的不利条件,机械故障和人为失误等因素也不能排除。

有媒体指出,受制裁影响,近年来伊朗的美制直升机的事故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尽管对政要专机的维护要求较高,但仍存在一定隐患。

遗憾的是,空难无情,历史上,国家元首遭遇直升机事故的先例并不鲜见。

1969年,玻利维亚总统巴里恩托斯就曾在一起直升机坠毁中遇难;今年2月,智利前总统皮涅拉也在驾驶直升机穿越湖区时不幸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