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苏德最后一战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苏联攻打柏林的战役。

柏林战役的惨烈,在人类历史上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苏联虽然取得了最后胜利,但也付出伤亡三十多万人的代价。

1945年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魏德林宣布投降。5月8日德国统帅部代表凯特尔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柏林战役的结束,标志着二战的终结和纳粹德国的彻底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战前形势

随着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成功,纳粹德国的节节败退,攻打柏林被盟军提上了议事日程。

谁能攻克德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柏林,日后必会为占领它的国家带来巨大的政治利益。

斯大林觉得苏联有充足的理由先于美英盟军占领柏林,因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苏军的牺牲是最大的,也是消灭德军主力最多的。

早在1944年11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基本确定了柏林战役的作战意图。然而,在英美盟军一方,对柏林问题却有着不小的分歧。

向来对苏联不信任的丘吉尔出于政治需要,强烈要求由英美军队占领柏林,而美军司令也是欧洲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深知此战的残酷性,对潜在的巨大伤亡充满疑惧。

据说美军司令部对攻打柏林进行过沙盘推演,得出的结论是伤亡会达到十万以上。以艾森豪威尔顺水推舟,决定遵守与苏联已经达成的协议,由苏军执行攻打柏林的战役。

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于攻击柏林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理由,那就是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1937年,纳粹德国就在研制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英国人通过情报系统了解到德国人的计划,也开始研究。美国人则在1939年开始了秘密研究。

1941年底,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开始合作研究,他们打算抢在德国人之前研制成功。而在当时,苏联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斯大林通过秘密渠道得知英美的研究进程很快,心急如焚。

但苏联当时缺少制作这种武器所必需的铀,美国又不肯卖给苏联。如果能攻占柏林,那么德国原子能研究机构里的设备、原材料和科学家就能供苏联使用,苏联就可以在研制方面赶上英美,所以斯大林对攻占柏林的决心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苏军剑指柏林

柏林从普鲁士王国时期,直到德意志第三帝国,一直都是德国首都

从1933年到1945年,柏林成为纳粹德国的心脏。只要攻占柏林,至少从心理上足以摧垮德军的斗志,迫使德国投降。

1945年3月底,苏联总参谋部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召回莫斯科,共同商讨柏林战役的相关问题。

斯大林非常担心英美盟军违反协定,因为他知道英国人一直在说服美国人占领柏林。他对两位司令员施加压力,指出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攻占柏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位司令员自是不敢怠慢,分别向斯大林保证,他们的部队一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4月2日,苏联总参谋部将柏林战役的最终计划呈送给苏联最高统帅部。

在最终计划里,柏林战役的总目标是:在远程航空兵的支援下,使用3个方面军的兵力,对德军实施强大的突击,占领柏林。

斯大林批准了柏林战役的总计划,苏军开始为柏林战役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迷惑德军,苏军费了不少心思,大量设置假目标,包括坦克模型和火炮模型,让德军高层无法判断苏军的主攻方向。

苏军还对德军的防守情况进行周密侦察,这些情报最终都汇入情报部门,供苏军的将官们参考。

1945年4月15日,苏军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参与进攻的3个方面军一共拥有兵员25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四万多门,坦克和自行火炮六千多辆,各式飞机七千五百多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