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的都是影迷,我先抛个观点,大家检阅:

我觉得要看清一部电影的真实口碑,不应该在它的热映期去检阅,而应该等到热度消退后。热映中的电影处于风暴中心,有人为了票房竞争互泼脏水,有人为了博取流量夸大赞美或刻意诋毁,还有些观众人云亦云,只要营销的声量够大,坏片也能成好片,好片也能被喷得狗血淋头。

尤其是像《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这种从一开始就被各种舆论裹挟的影片,只有等各种喧嚣的声音减弱,潮水退去,才是影片真实口碑的显现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经历了撤档、上线视频平台等一系列风暴后,如今一切已成定局,我们终于有机会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评价这部电影了。

在我眼里,这是一部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的惊喜之作。

先来说一说惊喜之处,主要有3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点是想象力。

现在的电影院里,最常见的就是根据现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这一类电影最容易引发观众的共情,也更容易让人感觉电影有深度、有厚度。

正因为此,这几年涌现出了大批量同质化的影片。但这也意味着电影正在失去创作的土壤、失去想象的翅膀。

所以我第一次看《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时,就被电影天马行空的剧情给硬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部犯罪电影,它没有过多地去纠结一些外部因素,只是为了向观众讲述一个环环相扣的、无巧不成书的犯罪故事。

我觉得光凭这一点,《火锅》就已经赢了大部分电影,因为它回归了电影上映的初心,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好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点是电影的反转设置。

现在各种类型的电影层出不穷,很多桥段都已经成了老梗、烂梗,见多识广的观众们看电影经常是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但是《火锅》的不同之处在于,故事处处有反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一开始还以为整部电影就是要讲四人团怎么去偷付主任家的赃款,类似中国版的《瞒天过海》,结果盗窃过程只是一笔带过,随着偷回来的行李箱里躺着一个人,盗窃案突然变成了凶杀案!

而当我又开始脑补这会不会是电影版《无证之罪》时,故事又再度翻转,大家以为的“尸体”突然醒了,凶杀案又变成了绑架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我觉得电影应该转无可转了吧!没想到它又在人物关系上做文章,原来参与盗窃的四个人,每一个都和付主任关系匪浅,大家都是带着各自的私心和目的来参加这场犯罪活动。

也正是这一设置,让前半部分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突然就合理起来了。比如说为什么四个人会因为于谦的一句话就敢动去付主任家偷巨款的念头?细思极恐有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点则是细节的打磨。

毫不夸张地说,《火锅》绝对是我近几年看过的细节做得最好的电影,处处是伏笔。

比如几个人去付主任家偷赃款时,七万打破的杯子、幺鸡突然进卫生间,这些刚开始看都以为是体现几个人因为偷鸡摸狗紧张而做出的行为。但是看了后面的剧情才知道,原来这两个镜头都另有深意,是为了最后的揭秘而存在的。

还有象征着女性反杀的黑蜘蛛耳钉、暗示着付主任把钱藏在卫生间的马桶上方的财神关二爷的画像等等,都是一些留给观众去挖掘的小细节,趣味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三点,让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沉浸感满满,就像一个侦探一样,随时随地都有新发现,全场无尿点。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电影开头的节奏把握上尚且欠缺些火候。

很多观众都反馈影影片进入主题的时间太长,前面的麻将局节奏慢,不过这点瑕疵不足以抹杀影片的优秀之处,就像最近很火的《庆余年2》,也是到了第九集大家才高呼封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锅》之前的口碑一边倒地被说烂,但是实际上这部电影绝对算得上中上等的质量,值回票价。

之所以会出现口碑崩塌,是因为有人刻意引导造势,而在这种铺天盖地的差评中,普通观众反而不敢发声,甚至还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审美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当情绪冷却,理智归位后再来看这部电影,它真的挺值得一看的,属于可以放心推荐的电影。

所以,在这里,我不妨铁口直断:那些曾经跟随别人给这部电影打差评的,不妨把您的评论和我的文章放在这里,咱们再过一两年,看看谁对谁错,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