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5月18日,上海市长宁区中山公园一个50余平方米的小屋被打造成以“集成电路材料”为主题的微型科技馆,旨在让公众在公园的环境中能认识前沿的硬核科技。据悉,这是当地政协科技界别委员发挥智力优势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公园集成电路微型科技馆的室外展区。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这个微型科技馆分室内、室外两个区域:室内部分包括集成电路发展史、从沙子到芯片使用的七大类材料等;室外部分设置了丰富的科技互动、科技灯谜等活动,包括现场展示物态变化和热力学原理,展示超导技术,探秘城市绿化硬核科技等。

在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也能与最前沿的科技亲密接触,体验科学奥秘、激发科学热情,这样的“点子”早在一年前就成为了上海的热门。过去一年,“公园+科普——来吧!葩科!”系列活动在上海开展了200多场,“葩科”逐渐成为上海“公园+科普”的闪亮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公园集成电路微型科技馆的室外展区。

集成电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如何让公众了解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进程是科普工作的新任务,在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以及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指导下,“集成电路+公园”的微型科技馆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过公园的公众与科普工作者对话。

据悉,此次在中山公园打造的集成电路材料微型科技馆将开放至5月30日,日后也有可能“流动”到其他公园、学校、社区、商场等,形成可复制的科普模式,使更多的公众能在不经意中近距离接触当代硬核科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