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玫瑰园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综合编译 贾晓静

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对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钢铁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英国《卫报》称,这一政策可能加剧全球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

拜登在公布消息时强调,他不会让中国“不公平地控制”电动汽车和电池、芯片、基本医疗用品等关键商品市场,“如果说疫情教会了我们什么,那就是,我们需要家里有安全的必需品”。

新的关税政策将在消息公布90日后生效。白宫表示,电动汽车关税将从25%提高到100%,太阳能电池关税将从25%提高到50%,部分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25%。

5月14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美方此举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此举将严重影响双边合作氛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有分析人士认为,拜登宣布增加关税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目的是在这个艰难的选举年里争取更多选票。但白宫否认了这种说法,称相关决策与国内政治无关。

临近大选,美国两党之争日益白热化。《卫报》指出,拜登此时抛出增税政策是由于受到了对手特朗普的压力。近几个月,特朗普一直就电动汽车关税问题批评拜登,称他任由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扼杀美国汽车行业”。美国《纽约时报》称,这一指责可能动摇拜登在关键选区密歇根州的选民基础,那里是美国汽车行业的大本营。

特朗普宣称,如果他上台,将对中国制造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对其他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这促使拜登作出调整。“拜登呼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以吸引中西部及其他地区的摇摆选民。他拒绝把地盘让给竞争对手。”《纽约时报》写道。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拜登还曾考虑以“不公平贸易行为”为由对中国商品全面加征关税,遭到大量企业主反对。“政府网站上收到了1500多条评论,大多来自企业主。他们认为此举将推高美国人的生活成本,呼吁取消相关调查。”

英国广播公司认为,加征关税反映了美国持续通胀对领导人决策的影响,也映照出两党在贸易领域观点的“巨大变化”:从倡导全球化的好处到截然相反。

《纽约时报》称,新关税政策不会立即对美国消费者或汽车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它反映了美国汽车行业内部的深切担忧。美国制造业联盟此前表示,对美国制造商来说,将中国汽车引入美国市场“将是灭绝级别的事件”。“电动汽车被视为汽车行业未来的核心。美国汽车制造商忌惮中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担心中国电动车会以通用、福特和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无法竞争的价格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无党派组织“税务基金会”高级经济学家艾瑞卡·约克告诉英国广播公司,加征关税反映出美国两党候选人已“走上同一条道路”:试图筑起更高的贸易壁垒,“而不是考虑在政策方面能做些什么,如何让我们的行业更具竞争力”。约克认为,美国政府宣称新关税具有战略意义,这不过是“行业保护的委婉说法”。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和国际事务副教授罗里·特里克斯指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反映出其自身的“慢性中国焦虑症”。现在,几乎每件带有“中国”字样的东西都会在美国政坛引发恐惧,使政界人士无法正确理解和判断威胁。这导致美国政府和政界人士奉行基于镇压、排斥的政策。

《纽约时报》称,以美国零售联合会为代表的商界人士呼吁拜登改变做法,取消不合理的关税。该组织执行副总裁戴维·弗伦奇说:“美国消费者仍在与通胀斗争……政府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对进口产品征收额外的税。这些税将由美国进口商支付,最终会被算到美国消费者头上。”

责任编辑:王梓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