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叔的《战国黄昏》系列停更了一段时间,今天补上。这里就要聊到大秦最气势恢宏的灭六国之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灭六国先从最强的打起

秦王政11年,趁着赵国再度对燕国用兵之际,秦王政命令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领军出击。在距离前次邯郸之战时隔20余年后,秦国终于再次对外大举用兵,并为这战国最后的篇章,秦灭六国之战的首战"邺之战"正式拉开序幕。怎么会从赵国先开始呢?是的,理论上应该是要先灭了韩国,但是韩赵魏三晋同气连枝。

秦国在攻打韩国的同时,还遇上了赵魏的协助,这可不妙。所以瓦解赵国战力就成为了消灭韩国的前提。另外,要是秦国连赵国也处理不了,那秦国还跟人家说什么统一天下呢?谁信啊。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秦国选择了这最难攻的赵国做为起点。不过,既然知道赵国是根难啃的骨头,那秦国出兵的时机就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战,秦国选在赵国派出庞暖领军对燕国发动攻击的时候,以救援燕国为名同时对赵国发动攻击。虽然战前,赵国大将庞暖以及李牧皆不认为此时出兵攻打燕国是正确的选择,但在赵悼襄王坚持之下,庞暖也只好领军出征,目标就是要逼这燕国与赵国同盟,共同抗秦。当然,这只是台面上的说法。要是燕国不同意,赵悼襄王可是有准备要灭了燕国的决心。

赵悼襄王没想到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赵国想要吞灭掉燕国,那秦国何尝不是想要解决掉你赵国。就算秦赵之间有盟约,但你赵国都已经想要联燕抗秦了,我秦国难道就不能撕毁这盟约吗?更何况,撕毁盟约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

这庞暖的大军,前脚才刚刚一进入燕国境内,这后脚秦国便以救援燕国为由,派遣大将王翦、副将桓齮以及末将杨端三人领军出征,直奔着赵国而去。在燕国这边,面对赵国的突击,燕国根本无力抵抗。

庞暖迅速攻下燕国的勺梁以及狸。接下来他在逼近燕国的阳城,这个现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北边的地方,逐步瓦解燕国。虽然赵军前线不断传回战胜燕军的捷报,但在同一时间,王翦所率领秦军也对赵国上党展开攻击。当赵军攻下勺梁以及狸的同时,秦军则是攻陷邺城周边六座城池。接下来,秦军再攻下赵国的阏与以及轑阳。而当赵军逼近燕国阳城时,秦军这边,王翦则是将军队重新汇整在一起。不过由于出现粮食运补上的问题,王翦先让部分士兵回国,他只抽调10分之2的精锐部队,然后与桓齮联手攻下邺及安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秦军的迅速行动,加上邯郸城守备空虚,这令赵国国内为之震动。赵悼襄王担心都城邯郸城会有危险,在无奈之下他下令庞暖立即回师救援赵国。庞暖在收到命令之后,知道事态紧急,所以他不敢怠慢,立刻率领赵军南下,准备回防邯郸城。

秦军的统帅可是王翦。你认为他可能乖乖地在邯郸城外围,等待你庞暖的援军来形成夹击吗?这是不可能的。王翦率领的秦军并没有继续向邯郸城挺进,而是在邺城附近埋伏好。为什么?就等着你庞暖回师救援赵国时,给你赵军致命的一击。

面对这颗闪耀的新星,庞暖并没有注意到,他正一步一步地踏入了王翦所设的陷阱之中。结果,庞暖的军队在接近邯郸城的途中遭到了秦军的伏击,损失惨重。最后,漳水流域一带全部被秦军占领,而庞暖在此战之后销声匿迹,不知所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国惨败邺地

总计邺之战,赵国夺得了燕国三座城池,然而失去了邺地九座重要的城池,并且损兵折将。要知道邺地自战国初期魏文侯时代便由西门豹管理,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的重要地区,对赵国来说是个至关重要的据点。一旦赵国失去邺地及安阳,基本上就等于直接面对秦国。赵国都城邯郸城会立即暴露在战火之下的风险之中。所以,即使损失了庞暖,赵悼襄王怎么可能轻易放弃此处呢?

是的,别说赵悼襄王不想放弃,秦王政也没打算停下来。因为秦国发动邺之战的目标就是将这最强劲的敌人一口气送进历史的灰烬之中。双方都有不能后退的压力,于是这场邺之战终于形成了一场激烈的战役。

不过,很可惜的是,赵悼襄王并没有机会看到这场战争的结局。秦王政12年,也就是邺城被攻下的次年,赵悼襄王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取大家的建议,执意攻打燕国。眼看着赵国即将在自己手中走向历史的灰烬之中,他终日不得安宁。最后,在战火不息之下,赵悼襄王因病去世,由他的儿子赵迁继位,成为赵幽缪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本来应该继任赵王的是赵迁的同父异母哥哥赵嘉。然而,赵迁的妈妈倡姬是个非常有手段的人,她借着诬陷赵嘉母子,导致王后及太子被废。接着,她自己顺利地爬上了赵王后的宝座。当然,赵迁就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赵国的太子。真是的,都到了什么时候还在斗。不过这就是人性。

那么,赵幽缪王能否完成他老爸的心愿,抢回邺地以及安阳呢?

秦赵两军的鏖战进入了第二年。秦王政将王翦召回了秦国,而秦军前线改由桓齮领军。嗯,啊,不是说要灭了赵国,怎么又把王翦调回去了?你不信任他吗?并不是。而是秦王政知道,灭六国之战绝对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既然要打个好几年,秦国当然也得培养一些年轻的将领,让大家有机会去试试身手。

这样一来,可以充实秦国将领的人才库,避免将后没有可用的将领的问题。另外,可以避免将领的权力过大,进而影响到秦王的政权。所以,既然王翦已经完成了邺之战,这阶段性的任务自然可以留给其他人。

那么桓齮领军之后会有什么不同吗?桓齮跟王翦不同。王翦作战力求战胜,而不重视是否要歼灭敌人。但是桓齮呢,他可是白起的头号粉丝,他笃信一定要歼灭敌人的有生战力,这才是终结战事最快的方式。所以,在桓齮领军之后,他决定要进一步向邯郸城挺进。因为像现在这样,目前双方来来回回互相交互攻防,并不是他能接受的。他必须要将赵国大军一次引出,然后给予致命的一击,好让赵国的有生战力被彻底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阳再度击杀赵军10万

那么要选在哪里进行决战呢?桓齮将手指指向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就是这里,“平阳”。这就是我秦军要埋葬赵军的地方。

这平阳的位置说法有很多种,但这里应该指的是现在河南安阳市东北角,也就是现在河北临漳县西部,位于在邯郸市东南方的这个地区。除了此处,另外还有个地方就是武城,也就是现在河北磁县东南这个地方。平阳及武城就像赵国这头老虎的两根利牙,只要能拔掉它,赵国将会失去其作战能力。

桓齮很清楚,赵军在邯郸城周围的兵力高达30万人,而这两座城池与邯郸城互为犄角。要是操作不当,秦军反而会陷入赵军的包围之中。目前秦军最大优势就是占领了邺地这个重要粮仓。有了粮食,就可以避免像之前长平之战因为大部队投入战场而导致缺粮的问题。所以,桓齮向附近征调秦军至20万人。接着,他选择朝适合赵军骑兵大平原作战的平阳展开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哇,行不行啊?要攻击对手,不都是选择对手弱点来进攻吗?怎么桓齮反正是选择了大平原这个适合赵军野战的地方来跟他来个硬碰硬啊。

别误会,桓齮虽然想要立功,但他并没有昏了头。你只要想,若不选在赵军有把握地方与其决战,那赵军有可能倾巢而出吗?要是不出来,这躲在城中的赵军不是更难攻击?

桓齮无预警地对平阳发动攻击。而另一头在邯郸城中的赵幽缪王,听到平阳被围之后,他也立刻命这扈辄率领10万大军前往救援。

嗯,赵国不是有李牧吗?人家都打到家门口了,为什么不派这李牧而是派这扈辄?要知道李牧跟郭开是不同一派的。要是让李牧掌管兵权,这郭开恐怕就会睡不好觉了。所以这郭开当然是建议赵王派他自己的人领兵出战,看准了平阳适合赵军骑兵进行野战的优势。

这扈辄领军之后,快速前往平阳。是,平阳的确是决战之地,但桓齮一开始的重点并没有放在平阳,而是放在武城。由于武城离平阳较近,所以武城的军队已经提前一步出发前往救援这平阳。然而,秦军早就预先埋伏,对着武城赵军进行突击。在解决武城的赵军之后,秦军要做的事就是静静地等待邯郸赵军的到来,他们已经设好了陷阱。

秦军的主力持续攻打在平阳。由于这战局变化过于迅速,加上古代又没有及时通讯这种东西,所以扈辄并没有想到秦军已经击溃了武城的赵军。这原先还将与武城赵军联手反击秦军的他,才刚一进入平阳,与秦军桓齮的主力部队交手之后便立刻遭到武城方面秦军从赵军侧面展开突击。这时候扈辄才发现状况并不如他所料,遭到侧面突击,被秦军截断后的赵军顿时出现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桓齮也抓准这机会,全力对扈辄赵军展开猛攻。就像前面说过的,桓齮是白起的头号粉丝,他的目标是要歼灭敌军。所以在这场战斗中,秦军杀敌特别凶狠,面对这传说中的虎狼秦军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势,这赵军的心中又浮现出了20多年前长平之战的阴影。

于是赵军之中开始有士兵向后逃亡,而这一逃立刻让这赵军士气涣散溃不成军。面对这溃散士兵,扈辄完全没有办法稳住赵军的阵脚。就这样平阳一战,扈辄所率领前往救援的10万赵军几乎全遭秦军斩杀,而他自己呢,最后也战死沙场。

这继长平之战之后,赵军再次惨遭秦军的重创,眼看着赵国几乎就快要走下历史舞台了。那赵国有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吗?这故事会如何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