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双鸭山日报

5月8日,双鸭山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就总投资约208亿元的生物质绿色甲醇及绿色航油一体化项目签约,该项目规划年产100万吨级绿色甲醇及绿色航油,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70亿元,年税收逾1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000余个。能够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子企业成功对接,是双鸭山市将招商引资作为积蓄振兴发展后劲、拓展转型发展空间、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的重要抓手,全力全面全方位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生动实践和喜人成果。

按下“快进键”,招商步伐不停;跑出“加速度”,引资成果丰硕。今年,双鸭山市持续掀起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热潮,全力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推动工作力量向招商引资集聚、优势资源向招商引资集中,努力实现招商项目签约和落地同步推进、数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在全省一季度招商引资“擂台赛”上,双鸭山市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均为“四煤城”第一。

全面开花 上下联动 同频共振

紧盯精准运用“四个体系”抓招商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一号工程”,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等不起、慢不得。

为此,双鸭山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精准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创新实施“三四五”招商法,深入京津冀、长三角等地上门招商,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双鸭山市。

变“一人招商”为“众人招商”。坚持市委书记市长双领衔、四大班子齐上阵,按照《双鸭山市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市委常委领导包县区,人大、政府和政协领导包产业专班”工作机制,推动县区与域内农垦、森工协同发展,扩大境外资源落地加工,构建上下贯通、协调高效、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工作合力。

变“要我招商”为“我要招商”。树立“不让流汗的人流泪、不让躺平的人充数、不让肇事的人过关”的鲜明导向,建立“谋、招、落”一体化和市县区“一盘棋”推进机制,结合各县区资源禀赋、基础条件,科学制定既重数量又重质量的指标分配和考评办法,努力调动干部积极性,点燃干事创业激情。

变“幕后招商”为“带头招商”。市级党政主要领导及各县区主要领导带头扛责、躬身入局,一季度全市共组织外出招商70余次,形成了有签约意向的招商线索60余条,推动全市形成签约项目47个,签约额共计41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同比增长66.7%;5亿元以上项目7个,同比增长40%。

全力以赴 内外并举 同题共答

瞄准构建“4567”现代产业体系抓招商

产业兴则城市强。双鸭山市将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产业发展生态,不断增强招商引资、招新引优方面的“产业吸引力”。

把打造“4567”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按照“招龙头、引上游、接下游、带配套、促集群”思路,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力做好建链延链补链文章,全力构建具有双鸭山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共招引“4567”产业项目45个,同比增长18.4%。

明确方向、精准招商。以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煤炭经济向非煤经济、原料向材料“三个转变”为目标,全力发展壮大煤炭、电力、钢铁、粮食加工、文化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导产业”,制定相关产业链招商图谱和产业发展路线图,建立包装产业招商项目库,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成功率。

明确定位、链式招商。坚持“强原链”“建新链”“补短链”“融多链”,围绕产业关联性和相互渗透性,立足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和项目,精准锁定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孵化培育产业链条,引进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提升重点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双鸭山市依托优质的石墨资源,成体系的石墨精粉、球形石墨产业基础,成功招引黑龙江碳一10万吨锂电池材料、红海实业石墨粉末涂料等新材料领域项目,不断延伸石墨产业链条。

明确重点、以商招商。坚持把以商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环节,积极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拓展领域,努力做到以商招商、串珠成链。鸿展集团在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继续扩大投资,10万吨玉米胚芽油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提升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

全神贯注 左右协同 同向发力

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抓招商

围绕全市主导产业链制定招商图谱,在引进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上下功夫,在引“强”、创“新”、强“链”、聚“才”上实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点。

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结合发展方向、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把升级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促进产业错位互补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钢铁产业向绿色转型,煤化工、粮食加工产业向多元延伸,持续攻关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支持国能(宝清)煤电化、黑龙江建龙钢铁等大型企业产业升级、拓新项目,重点推进投资63亿元的国能褐煤综合利用、投资9.5亿元建龙南区回采等项目落地,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经济附加值和深加工层级,实现“煤头化尾”裂变升级。

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壮大。坚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力量,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品牌高端、竞争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特别是双鸭山市与中电工程公司签订总投资208亿元的生物质制绿色甲醇与绿色航煤一体化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将建成10万吨级大型生物质炭化装备、大规模生物质气化系统和10万吨级费托合成航油设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性首台套、首批次的装备产品,是集绿色能源生产、研发、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填补了龙江该领域技术“空白”。目前,该项目已在双鸭山市完成了国内首个工业化试验验证。

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顺应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聚焦生物经济、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加强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合作,成功招引总投资26亿元吉能国际空气压缩储能、总投资25亿元的中船风电1.2GW共享储能等项目。积极与江苏联环药业对接洽谈总投资40亿元的抗菌素项目,并就项目选址、建设内容和投资强度等方面达成共识。加快推进大连融科总投资35亿元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全产业链合作项目,项目一期前期工作现已启动,努力打造全省钒液流电池材料创新发展基地。目前,双鸭山市正谋划以黑龙江建龙为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着力建设国内首家钒钛磁铁矿冶炼、高纯钒制备、钒电解液生产、钒液流电池制造、风电储能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基地,实现将龙江地区建设成为“中国钒产品及钒储能研发创新制造中心”的愿景。

善谋实干引凤栖。全市上下以改善“软环境”为重点,在载体建设、提升服务意识上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着力打造服务“高地”、引资“洼地”和兴业“福地”。(记者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