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加坡公民很多都是汉族人,所以我们天生对这个国家就有一种亲切感。

但是就在5月1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卸任前,却非常直白地说出了他对台海关系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新两国的关系会因此受到影响吗?

李显龙是新加坡的第三任总理,同时也是新加坡李氏家族的第二代接班人。

在任职时期,李显龙和父亲一样,对新加坡的贡献都非常大,甚至有人说如果没有李家,就没有如今这个富饶的新加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以往出现的一些国际争议上,由于中国人对新加坡的天生的“认同感”,导致李显龙每次在做出中立选择时,都会引起一部分人对他的不满。

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用华人的身份来将新加坡强行代入,因为身份认同这件事本就是主观的,更何况新加坡也是一个独立国家,“身份认同”和“政治立场”这两点本身并不冲突。

在李显龙卸任新加坡总理以后,也接受了很多媒体对他的采访。在提到有关中美关系以及台海问题上,李显龙也毫不避讳地进行了正面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承认,这种在国际关系上不偏袒任何一方的做法,也是很多人对李显龙抱有好感的原因之一。

李显龙在采访中说,他对于台海问题上一直是站在新加坡的国际利益角度来考虑的。

因为这件事情上本身,就是国家立场和国家利益方面之间的矛盾。由于此前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他认为,台海问题以后可能还会再持续10年甚至是20年之久。

所以,为了新加坡的长远发展所考虑,在李显龙在任时期,一直同中国和美国双方都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任20年,李显龙一共访华了14次。并且因为他的祖籍在广东梅州,所以来华访问时也经常到广东,去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

对于这一点,李显龙是这么解释的。因为新加坡的华人和中国人一样,有着同样的祖先和文化,如果两国之间不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那么就很难让新加坡人产生身份认同

只不过在他看来,台海关系从国际层面来讲,始终还是其他国家的事情,并且这件事短时间内基本无法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对待中美两国的关系上,他都是一贯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和中立的立场,这也是新加坡得以长久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另外,新加坡对待中国的这种微妙态度,其实从很早开始就已经了。

新加坡所处的这片土地,其实很早就有中国人在此居住,只是古时候人们并没有太多开发,只是被用来作为商业枢纽和军事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近代,新加坡先后被英国和日本所占据,才陆续出现了一些特定的社会职能。

后来新加坡并入了马来西亚,1965年又独立出来。当时,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就害怕新加坡会和中国产生密切联系,以至于对新加坡十分戒备。

当时的新加坡不能说是一穷二白,也只能说是“家徒四壁”。

因为刚和马来西亚分了家,马方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更况且南面还有印尼在虎视眈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头再看中国老乡,当时虽然先后试爆成功了原子弹和氢弹,并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同样的,很多国家因此也对中国也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于是,新加坡就只能在夹缝中谋生存,在处理内部政务和外交关系上都极其小心,因此也成为了东南亚最后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

从这时就能看出,新加坡的这种“边缘化”外交从他们的第一任总理李光耀任职时期就开始了,并一直延续和保留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还有这么一件事。在李光耀访华时,中方曾赠送给他一本书,书中有一些内容描写的是有关中印战争的事情。

李光耀考虑到新加坡国内也有印度族,担心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便在表达了感谢后将书重新还给了中方。

在了解过这段特别的历史之后,不禁让人对新加坡的华族有了一种特别的敬佩和心疼。

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新加坡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也几乎是他们在当时能寻找到的“唯一正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的华族也对中国人的态度发生独特的转变。

他们正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同时又打心底里认定自己和中国人不一样,还用“阿中”来称呼远道而来的中国游客。

同样的,我们大体上也能理解这位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李显龙,为什么此前在国际问题上会如此坚定地保持中立。因为这不仅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目光长远的外交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显龙在卸任以后并没有离开新加坡政坛,而是作为国务资政退居二线。他的继任者名叫黄循财,祖籍在中国上海。

黄循财和李显龙一样,在台海问题上也明确表示过自己不会“选边”,而是会优先考虑新加坡自己的利益

但是新加坡在这一问题上也明确强调过,虽然不会“选边”,但是新加坡也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是他们坚持“不倒向”原则的一个基础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在冷战结束以来,之所以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并蓬勃发展,得益于新加坡一直坚持的“利益至上”原则。

这句话并不是说新加坡“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而是新加坡的这几位总理都能够保持“杰出但不突出”的良好作风,坚持“不亲华也不亲美”,深谙小国立身之道

[免责声明]文章案件内容过程、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以案释法规,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若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

参考资料:

卸任前夕,李显龙谈中美关系、台海危机、996、网红……——2024-05-12·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