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的社平工资数据。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变化。

01

2023年社会平均工资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0698元和68340元;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8096元,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98285元,专业技术人员140935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89502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75216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75463元。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比上年增加6669元,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

图1 2014—2023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图中增速为名义增速,如无特别指出,后续图表中的增速均为名义增速。

按区域、行业门类、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1、表2、表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3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比上年增加3103元,名义增长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5%。

图2 2014—2023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增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区域、行业门类分组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4、表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8096元,比上年增加5604元,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98285元,增长4.9%;专业技术人员140935元,增长5.8%;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89502元,增长4.2%;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75216元,增长7.1%;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75463元,增长6.1%。

按区域、行业门类、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6、表7、表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什么是社平工资

细心的小伙伴会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并没有“社会平均工资”的统计指标。

关于平均工资,一般采用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这几种统计指标。

我们在社保业务中常说的“社会平均工资”,在2019年之前一般是指“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9年之后,一般是指“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社平工资是征缴和支付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及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的重要依据。

因为社平工资决定社保上下限,社保上下限确定后,部分职工的社保缴费基数将会变化。对于员工来说,因社平工资上调,部分人员的工资将会上涨!

03

社平工资上调,这些待遇将受到影响

1.影响社医保缴费基数上下限

按照有关规定,职工本人要以

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

为个人参保缴费基数,本人月平均工资

低于

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60%

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下限);

超过

当地职工平均工资

300%

的,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上限)。

这里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就是指

“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平工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2019年)规定:

各省应以

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

,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

职工养老保险

缴费基数上下限,是按照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

职工医疗保险

以“市级统筹”为主,所以,很多地区的医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也是按照全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

职工的

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

是指,职工在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整个日历年度内所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月平均数。

其中新进本单位的人员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

2.影响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和待遇计发基数

工伤保险的缴费基数,单位缴费按照单位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职工个人按照本人上年度月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其待遇包括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工亡职工丧葬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等。

各地区待遇计发政策不同,但大部分都与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挂钩,下面以福建省为例为大家说明: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五至十级工伤职工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分别计算。其标准分别按照用人单位统筹地区最后一次公布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与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年龄之差,以及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

统筹地区上年度月平工资为基数

计算。

? 工亡职工丧葬补助金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领取丧葬补助金,标准为

6个月

用人单位

统筹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

? 生活护理费

一至四级工伤职工,经鉴定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

统筹地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 生活护理费

工伤保险定期待遇包含

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

统筹地区社平工资

和生活费用发生变化,应每年调整一次工伤保险定期待遇。

3.影响养老金待遇

社平工资变化会影响基本养老待遇计发基数。当年度退休的人员,其核算出来的初始养老金金额与参保人员退休时上年度月社平工资息息相关。如果

社平工资上涨

,核算出来的初始

养老金也就更高

4.影响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属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一般由劳动保障部门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确定。

由此可知,社平工资的高低会影响最低工资的高低。

5.影响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的经济补偿上限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如果劳动者月工资

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的,按照当地

最低工资标准

计算;如果劳动者月工资

高于当地上年度月社平工资3倍

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按月社平工资3倍

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因此,社平工资影响单位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最高年限。

来源:综合国家统计局网站、易人事、51社保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