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减量、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和综合利用等,都将为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相较于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高热度行业,生态环保产业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无论是美丽中国建设,还是“双碳”目标的实现,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一是中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迅猛,技术不断创新。如突破了一大批重大前沿与关键核心技术,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等技术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立体化。二是环保科技成果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表现突出。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至2023年间评选出的173项获奖项目,年度产值高达300亿元,涉及专利1500多件。三是生态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正逐步提高。2022年,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22万亿元,比10年前增长约372.3%,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1%。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供给,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是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减量、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和综合利用等,都将为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首先,生态环保产业应锚定新目标,从以往的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转向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战略为新目标。其次,生态环保产业应聚焦新领域,应从传统的环境污染的末端治理拓展到减污降碳、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污染物治理、核安全等领域,不断实现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再次,生态环保产业应顺应新形势,产业发展的重点由单一环境要素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

当前,我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与绿色低碳发展内在要求仍存在差距。各类环保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向“高端化”发展转型。具体而言,就是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业态。在研发新技术方面,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难点痛点的问题,强化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降碳、治污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在探索新模式方面,环保产业要突破传统范畴,形成“双碳”时代新的技术、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企业迫切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理念上,从治理成本端向价值创造端转化。从跑马圈地的投资经营模式,转变为深耕赋能的价值经营模式,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高附加值、高黏性。在构建新业态方面,核心是产业格局的革新。我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新的生态环保需求,环保产业也迎来更多新客户、新需求和新标准。这就需要企业积极适应持续更新的场景应用,通过差异化细分市场寻找更多机遇。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生态环保企业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要通过研发生态保护与修复、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与风险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端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二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技术,不断提高行业生产效率,构建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环保决策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推动生态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三要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的发展,通过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实现碳价值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相互赋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紧跟“双碳”战略发展机遇。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CCER)正式重启;今年5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双碳”目标带来的新机遇、新增长点。环保企业可以依托专业优势向能源再生、循环经济等领域延伸,布局新赛道。一方面,积极布局拓展新能源领域,如风光发电、新能源材料、发电侧及工商业储能、动力电池资源化利用等细分领域。实现新能源相关业务与传统治污业务的协同发展,成为环保企业新的增长极之一。另一方面,国家将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了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固体废物回收循环利用将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成长的新空间,企业家们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持续创新、深化利用,担当促进当地经济绿色崛起的“加速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历史机遇,生态环保产业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供给,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深入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的全面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湖南省委会主委、湘潭大学校长 潘碧灵

作 者:潘碧灵

文字编辑:王慧峰

新媒体编辑 :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