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五次见不到公司老总,就应该采取强制措施!”

“公司的发展要紧,员工的薪资也不能拖欠,这真是左右为难!”

夜色正浓,应城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黄武山的办公室内却灯火通明,执行团队的伙伴们正在为一起案件的执行方案激烈地讨论。

这是一起应城某公司拖欠26名员工薪资的案件。26名员工向应城人社局投诉该公司拖欠工资,应城人社局经调查核实后,先后多次向该公司下达《劳动保障监察期限整改指令书》《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理决定履行催告书》,要求该公司限期整改履行,但公司无动于衷。于是人社局向应城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黄武山是该案的承办法官。他向该公司下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带领干警前往该公司实地调研,但每次沟通和上门走访,都遭遇了“闭门羹”。执行一度陷入僵局,执行团队对执行策略产生了分歧,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对企业做出强制措施需要更加审慎,如果查明企业确实是故意拖延、恶意拒执,我们必须亮出执行利刃,严厉打击、毫不留情。但如果企业有苦衷呢?我们必须调查清楚!”黄法官坚定地说。

第二天来到公司,黄法官并不急着约见公司负责人,也没有让其他执行人员在公司门口蹲守,而是带着伙伴们在公司的各个工地巡视、查看,通过“拉家常”的方式时不时和正在上班的员工“闲”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公司近几年受疫情和销售市场影响被迫停产了,现在的老板刚接盘没多久。”

“老板刚接盘,以前的老员工向这些新老板要工资,估计换做谁都心里有口气吧。”

员工们的寥寥几语,让执行干警们陷入了沉思。

从公司回来以后,那些吵嚷着立刻采取强制措施的干警们犹豫了:“或许强制执行可以放到最后一步……”

“公司新的负责人有想法、有怨气、有不理解的地方,那我们就把他们的疑惑通通解开、思想工作做到位。”办公室内,黄武山和团队的伙伴们各自交换执行意见,对比统筹、列明要点,有针对性、有预备地作出执行方案。

春风渐暖化执行坚冰。黄法官发消息给公司负责人,邀请对方到法院面谈。或许是被干警们连日来的诚意所打动,又或是碍于法院强制执行的有力震慑,该公司新任负责人同意派代表到法院当面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通时,黄法官换位思考,指明公司不愿意履行的顾虑,站在公司今后发展角度,从“情”和“理”方面劝告他们放弃拖账赖账的侥幸心理,释明公司必须依法履行否则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同时拿出相应法律文书、证据材料、公司资产评估报告等,结合相关法律对其释法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黄法官和一众干警的释法析理、耐心劝导下,双方达成和解,公司代表承诺于4月30日前将26名员工的补偿及所欠工资给付到位,并出具承诺书。4月29日,公司依约定全部案款履行到位。

“还是您高!作为执行新手,我还得向您多学习!”案件顺利结案,执行干警纷纷向黄法官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法院高度重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如何在依法治理欠薪和保障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之间寻找平衡,是我们执行法官必须要做的功课。在执行案件时,尽量以和解为先,不对企业正常经营运转产生负面影响,保障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此,就算说破嘴跑断腿操碎心,但事能成,我就心甘情愿。”黄法官乐呵呵地说。

悠悠百姓事,事事非小事。今后,应城法院将会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审判执行工作,通过多元解纷、强化审执、延伸触角、多措并举,打出有效根治欠薪“顽疾”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来源:应城法院 廖佳、孝感中院 陈诚

编辑:李洁

审核:郭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