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方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研究生教育居于整体高等教育的顶层,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随着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评价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其科学性、创新性直接决定和反映培养质量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因此,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尤其必要而紧迫。

协同治理,构建交互式评价体系。政、产、学三螺旋理论是指在知识经济时代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即政府、产业与大学是知识经济社会内部创新制度环境的三大要素,它们根据市场要求而联结起来,形成了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三螺旋理论不刻意强调谁是主体,而是强调政府、产业和大学的合作关系,强调这些群体的共同利益是给他们所处其中的社会创造价值。三螺旋模型厘清了大学—产业—政府三者间的关系,明确了三者在推动区域创新中的使命,加速了现代大学学术职能变革,催生了创业型大学崛起并成为实践三螺旋理论的突破口和推进器。目前三螺旋理论广泛用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研绩效评价等领域。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以及与之相伴产生的知识、技术对社会的贡献,成为衡量研究生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构建协同治理关系的关键,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置于政府、市场、高校多方协调共建的三螺旋治理体系中考量,将拓展三螺旋理论的应用,也将在三螺旋理论的观照下,在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中,创新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分类评价,形成多层次评价模式。用三螺旋理论来作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明确政府、高校、市场等评价主体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体现评价的开放性、主体多元性、客体多维性、评价动态性。研究生学位类别分为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学术型学位按照学科门类授予,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学位虽也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但一般只设置硕士一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各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两种不同的研究生类型,其招录方式、培养目标、定位都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必然要求不同的评价标准。将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进行分类评价,根据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构建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化、差异化的评价,形成层次性的分类评价模式,符合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分类建设的目的。

交叉联结,建立矩阵型评价指标。研究生教育与评价是个系统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需从学校、政府、企业三个横面,研究生教育投入、培养过程、产出质量三个纵面,采用全面质量改善的开放系统方法,在大学—产业—政府的交互中,同时评价研究生教育对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与贡献度,立德树人的达成度,尤其关注经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观评价与积极反馈。学校层面的评价包括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资源平台、培养目标、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术训练交流、论文质量、就业发展等维度。政府层面,包括校府合作资源投入、政策引导与规范、质量评价等维度。企业层面,包括兼职教授与产业教授、研究生工作站的设立运行、校企合作等维度,同时,企业提出市场人才需求,协商贡献教育建议,反馈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等等。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监测和评价立德树人的成效至关重要。要改革质量评价模式、拓展评价指标与要素、创新声誉调查方法,全面关注在校研究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多重主体对立德树人实践成效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构建能全面、客观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理解和分析教育质量的内涵、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于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规划,以体现指标体系在宏观层面的高度一致性。

(孙荪 万佼,作者分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市栖霞区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三螺旋理论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B/2021/01/35〉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