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开城校区特开展英语校本教材示范课活动。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开城校区英语教学一直注重通过校本教材发展外语特色,引入北外课题组的《典范英语》,并和《21世纪英文报》结合使用作为校本教材使用至今,充分体现了学校外语办学特色。《典范英语》是一套英国学生学习母语的材料,语言真实地道,内容有趣有味,展现了地道的英语文化;《21世纪英文报》以浅显地道的英语报道呈现新闻时事、校园热点、娱乐体育等方面的精彩内容,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不仅能切实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用趣味化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上英语。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校本教材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卓越的综合语言素养,也标志着学校外语教学特色向成熟化迈进。

两节示范课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本涉及场景进行朗读、编排和表演,着力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章中有趣的故事被搬上讲台,同学们用生动的语言辅以丰富的道具进行了精彩的演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卉老师为典范教材第二和第三节课内容的结合,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完成了导学任务单中的预习任务,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有导向性作用的语言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再次熟悉文章,随后通过问题引领,分析主人公态度变化的原因;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展示的方式,演绎故事,完成文本情节的学习。其中,学生在聆听其他同学朗读和观看剧目表演时,还需要完成评价任务,符合新课程方案提倡的综合评价、多样化评价和学生参与评价的课改实施要求。

课程评价:李老师的示范课诠释了学思结合、用创融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节课中,李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该语篇的主题意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语言知识,充分感知了人物内心的活动变化和情绪感受,练习了英语语言技能,理解了文化内涵。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在教学主题下设计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文娟老师,本节课是校本教材21世纪报中的一篇文章《Mixing old with new》, 它的新课标主题属于人与社会,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在完成语篇相关活动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汉服与现代时尚的融合之路;通过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分析和推断传统汉服与现代时尚融合对穿衣风格及文化观念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来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并把它传播到世界。

课程评价:马老师以中国文化中的“中式美”和“现代元素”相融合的主题意义引领学生进行语篇阅读。让学生基于语篇,深入语篇,并且超越语篇。同时以服饰文化营造班级课堂氛围,体现出教学的情境化。利用了本班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将艺术美和英语学习策略相结合,真正使核心素养在课堂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课环节,山西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宁家娟老师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出发,以高度的专业见解对本次示范课进行总结。她认为,两位英语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阅读活动,体现出“督促”和“陪伴”学生阅读全过程的重要性。阅读是“以生为本”的阅读,两位老师都做到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一点弥足珍贵!

开城校区三位备课组长一致认为,两位老师校本教材示范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课程的设计和课堂的落实上,两位老师的设计理念都基于新课标,落实了校区“五五四四”课改核心理念。两位老师的课堂在生动有趣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

开发使用校本教材,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体现学校发展理念、推动教育改革的必要途径。本次校本教材示范课的探究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开城校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积累,推动了开城校区教师专业化成长,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今后,开城校区将会继续围绕核心素养优化校本教材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陈佳宁 助编 郝潇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